NEW EVENT
最新活動
OKX
幣安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2024 百倍幣怎麼找?五步驟找到下個百倍幣
百倍幣 = 漲幅達 10000% (一百倍) 以上的加密貨幣。
先來 2024 年小回顧,看看各個賽道的幣價表現如何
根據 Coingecko 的年度回顧,2024 年,加密貨幣市場的各大敘事(Crypto Narratives)表現差異相當顯著,其中人工智慧(AI)和 Meme 幣成為最具吸引力的賽道。
AI 敘事在 2024 年的平均回報率高達 2,939.8%,穩居第一。特別是 12 月份,AI 敘事的回報率幾乎翻倍,從 1,598.1% 提升到接近 3,000%,成為全年表現最亮眼的領域。這波漲勢主要受到 Virtuals Protocol (VIRTUAL)的帶動,以 AI Agent 為核心的平台取得了巨大成功。
Meme 幣敘事的平均回報率達到 2,185.1%,僅次於 AI 敘事。3 月份,Meme 幣回報率從 96.6% 大幅上升到 1,713.1%,並在 12 月初達到全年高點 3,211.4%。不過,隨著市場對 Meme 幣的熱度下降,價格在年底出現明顯回調。儘管如此,這個領域仍然吸引了大量投機資金。
真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的平均回報率為 819.5%,排名第三。RWA 的漲勢在年初較為穩定,但到了 11 月,隨著市場需求上升,回報率快速提升,顯示出市場對傳統資產數位化的興趣正在逐步增強,尤其是金融機構的參與為這個領域提供了更多動力。
Layer 1 公鏈的平均回報率為 142.5%,略高於比特幣的 125.5%,顯示出穩健的增長。DePIN(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網路)的回報率為 135.4%,在能源管理和數據存儲等領域表現突出。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回報率則為 101.4%,略低於比特幣,但仍保持一定的吸引力。
GameFi(區塊鏈遊戲)全年回報僅 14.7%,其中大多數遊戲代幣價格下跌,顯示出該領域面臨用戶增長停滯和創新不足的問題。Layer 2 技術成為 2024 年唯一出現負回報的敘事,全年平均回報率為 -20.7%,主要原因是市場競爭激烈以及部分項目未能實現突破性進展。
以下簡單匯總各個研究機構在報告中對 2025 年的賽道評估:
隨著現貨比特幣 ETF 的廣泛採用,機構投資者的需求預計將進一步提升。根據彭博社的預測,2025 年比特幣價格可能觸及 15 萬美元大關。此外,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的普及有望提升比特幣在支付應用中的便捷性。
DeFi 領域預計將持續增長,總鎖倉量(TVL)可能突破 2 兆美元。固定收益協議和資金池的創新將吸引更多資金,特別是在市場波動時。然而,安全性和監管動態仍需持續關注。
全球 RWA 市場規模預計將翻倍,突破 6 兆美元。傳統金融巨頭如摩根大通和高盛等預計將加速進入該領域,推動資產代幣化的發展。
AI 與區塊鏈的結合將帶來新機會,如智能合約中的 AI Agent 應用,實現更高效的自動化交易。AI 代幣市場在 2025 年可能再增長 200% 以上。
DePIN 在能源管理和共享經濟等領域的商業化機會將增多。市場規模預計在 2025 年底增長至 500 億美元。
整體而言,2025 年的加密貨幣市場呈現多方成長的態勢,投資者應密切關注這些版塊的發展動向。
雖然牛市時百倍幣就有機會出現,依然是可遇不可求,沒有能 100% 確保找到百倍幣的指標,但依然有簡單的原則能提高找到百倍幣的機率。
這邊分享五個尋找百倍幣的步驟:
找出有發展潛力的賽道
在賽道中找出有潛力的項目 (技術、模式、團隊等)
檢視代幣經濟模型,評估代幣有無上漲潛力
市值不能太高,市值已經很高的項目很難再漲百倍
雞蛋別放在一個籃子裡,分散投資增加命中機會
賽道、板塊、領域都只是用詞,指的是加密貨幣中的不同類別,分類方式可能來自項目本身類型 (例如 L1 / L2),或所處應用範圍 (例如支付 / 隱私),又或者是技術差異 (例如 Optimism / ZK) 等等。
加密貨幣只是一種資產型式,還能再分為許多不同類別,有些類別在條件上就有比較大的市場規模潛力,有些比較小或面對比較困難的市場拓展。有足夠大的市場規模前景,才能支撐項目的高額市值,如果一個類別本身市場規模很小,這類別中的加密貨幣項目就不太有機會有高額市值。
參考閱讀:虛擬貨幣是什麼?和加密貨幣有什麼不一樣?能賺錢嗎?比特幣算哪一種?
Q:如何評估賽道有沒有潛力?有沒有足以上漲百倍的商業規模?
A:看賽道市值是最直接的方式,市值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整個市場對於這東西的價值共識,賽道市值可以從 Coinmarketcap、CoinGecko 等資訊網站查看。另外就是參考其他研究機構的分析,本文後段會列出研究機構們在 2024 看好的賽道列表。
加密貨幣項目研究是個大課題,要完整闡述可能需要寫一篇萬字專文,這邊先簡單列出幾個重點。
步驟一找出有潛力的賽道後,步驟二是在賽道中找出有潛力的項目,怎樣算是有潛力?一種是它的商業模式有卡到關鍵位置,這個賽道若成長它必然會被帶動;另一種是它掌握關鍵技術,能做到別的項目做不到的事,或能用更快更便宜的方式做到。
但畢竟項目的白皮書、願景規劃都有可能只是出一張嘴,實際上不一定做得到,於是也得檢視項目的團隊背景,例如創辦人過往經歷,核心成員的資歷,以及投資團隊 (如果有的話),藉此來評估項目是否真的有能夠落實目標的執行能力。
代幣經濟模型 (Tokenomics) 是加密貨幣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關於一個項目代幣的發行供應量、發行速度、分配比重、代幣用途等等,都屬於代幣經濟模型的範疇。
首先發行量與發行速度,這不只會影響到下一段提到的 FDV,也影響到通貨膨脹率,若代幣通膨率太高,就算是個有潛力的項目也很難大漲,因為代幣增發的速度可能比項目成長的速度還要快。
分配比重則影響到未來有多少潛在賣壓,若分配極大比例給團隊與投資人,又沒有適當的鎖倉限制的話,未來只要代幣一上漲,就可能面臨龐大的獲利了結賣壓。
為什麼市值很重要?計算一下,比特幣目前總市值將近 8000 億美金,如果再漲一百倍,市值會突破 80 兆美金,這相當於 30 間蘋果公司,是目前台灣外匯存底的一百多倍。
以太幣目前總市值接近 2600 億美金,如果再漲一百倍,26 兆美金市值等於 10 間蘋果、40 間特斯拉。
已經大部分流通在市場上的商品,市值是由真金白銀給堆砌出來的,市值如果已經很高,要繼續上漲會愈來愈困難,要再上漲 1%,需要愈來愈多錢投入。
想找百倍幣,市值已經很大的項目難度很高,得往市值還比較低的地方找。
加密貨幣各自的發行規劃都不太一樣,考量 FDV 會比流通市值更準確。
流通市值 MC = 幣價 x 發行量
完全稀釋估值 (FDV),幣價 x 包含未來會發行的最大發行量
參考閱讀:為何加密貨幣價格差異很大?了解市值 (MC) VS 全稀釋估值 (FDV)
Q:市值多大叫做太大?
A:可參考上輪牛市同類龍頭市值,然後除以一百。
舉例:
想找下個百倍公鏈幣,參考同類龍頭以太幣、BNB、ADA、SOL 等幾個項目在上輪牛市的最高市值,當時以太幣達到約 5000 億美金市值,其他幾個約 700-800 億美金左右,保守抓低計算,700 億美金除以一百 = 7 億美金。
第一個篩選指標就出來了,找目前流通市值 (MC) 或全稀釋估值 (FDV) 在 7 億美金以下的公鏈項目。
有些加密貨幣沒有發行總量限制,就無法計算 FDV,沒有總量限制的加密貨幣為通膨模型,會持續增發,發行量會愈來愈大。針對這類項目就必須密切注意它的通膨率,是否有良好控制在範圍內?通膨太嚴重,增發太超過的幣會更難上漲。
再強調一次百倍幣可遇不可求,沒有 100% 確保找到百倍幣的方法,只能提高命中機率。在這點上會有一點類似創投的投資策略,投資很多間初創公司,其中多數都會失敗會倒閉,投資以賠錢收場;但其中少數會成功,創投會得到數十倍、數百倍的報酬,足以承擔所有其他失敗的損失,最終整體為正報酬。
以買到百倍幣為投資目標,就不會只投資一兩種幣,命中機會過低,而會投資更多潛力項目來增加命中機會。
五個步驟找出下個百倍幣
1. 找出有發展潛力的賽道
參考文章下一段 2024 重點賽道
2. 在賽道中找出有潛力的項目
卡到關鍵位置、掌握重要技術、團隊背景資歷符合
3. 檢視代幣經濟模型
通膨率不能太高、分配給團隊與投資人不能太多、代幣要有賦能與價值獲取
4. 篩掉市值已太高的項目
市值愈高愈難漲,市值低的項目較有上漲爆發力
5. 分散投資增加命中機會
沒有 100% 命中的方法,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同一籃子裡
依據上一段的原則,如何買到 2024 百倍幣?
先列出 2024 有潛力的賽道
在賽道中找尋幾個目前市值 / FDV 還足夠低的潛力項目
分散投資增加命中機會
那 2024 有哪些潛力賽道?
在之前的這幾篇文章中幣研整理出了一些我們認為 2024 值得關注的重點賽道:
文章太多懶得看?沒關係這裡再重點整理一次:
首先牛市重點:市場預期與資金增量,市場要有牛市的預期和氣氛,也要有更多資金進入加密貨幣市場,才具備迎來下輪牛市的條件。市場預期的關鍵 #比特幣減半,資金增量的兩大關鍵敘事為 #比特幣現貨 ETF 與 #RWA 現實資產代幣化,這邊就能先抓出 2024 的兩個重點:比特幣與 RWA,前者除比特幣本身之外,也包含比特幣相關生態,後者就是各種真實資產代幣化的加密貨幣項目。
幣研整理了五間研究機構對於 2024 加密貨幣市場的預期與展望報告,以下紅色框出有三間機構以上同時看好的關鍵賽道,分別是比特幣生態系、AI 人工智慧、DePin 去中心化基礎建設、DeSoc / SocialFi 社交金融、零知識證明。
好不容易買到百倍幣,但上漲 30% 就賣掉,後面漲幾百倍也無關緊要。相較於買到百倍幣,抱住百倍幣可能是更困難的任務。
如果抱不住,那也不用刻意尋找百倍幣,因為根本持有不了那麼久。
就是想買到百倍幣,那就得抱的住,才能真的吃到整段百倍漲幅。
買了抱住在幣圈被稱為 Hodl,刻意打錯是一個幣圈才懂的梗,2013 年一位喝醉的交易員在比特幣論壇發文,他誤把 Holding 打成了 Hodling。
從此 Hodl 就被用來表示對比特幣的堅定信仰,長期持有不賣出的決心。這也慢慢擴散到其他種加密貨幣上,買進持有,Hodling!
這是 Hodl 梗圖中非常常見的一張,用來表示 Hodl 雖然看似只是持有很簡單,實際上卻得經歷各種艱難險阻。
大跌時要抱住很難,大漲時要抱住更難,大跌後又漲回來還能抱住超級難。雖說 Hodl 就是買進持有,無論漲跌都不為所動,但 Hodl 不該是死撐,不該是凹單,還是有部分對加密貨幣項目的信念在其中,實際上要真的做到 Hodl 有幾個條件:
閒錢參與
真心相信
社群支持
這是最現實的條件。閒錢指的是至少一段時間,通常是幾年內用不到的錢;如果手上有一百萬,計畫一兩年內要拿來換新車或辦婚禮,這筆錢賠掉會卡住會影響人生規劃,那這筆錢就不算是閒錢。
買進 10-20 種加密貨幣,也許只有一個會是百倍幣,一定要是閒錢,才能承受這麼低的命中率。下跌 90% 還能 Hold 住,也一定要是閒錢,不然迫於資金需求就非得停損賣出不可。
有信念才抱的住,信念需要資訊與知識支持,不然只是盲目。項目的白皮書、創辦人與團隊成員的文章或演講、加密貨幣領域的發展趨勢、真實世界的狀態、項目實際發展進度 ... 等等,都需要確實了解和時時回顧。
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相信的東西是什麼,才能持續堅持相信它。
Hodl 不只是持有而已,過程的前中後都得持續不斷的做功課和研究,了解才有信念,有信念才抱的住,沒有信念的死抱那只是在凹單。
長期一個人做功課研究追資訊很孤單,幣價不如預期時,也一定會有很多的自我懷疑,最好能有一群一起研究的夥伴,相互分享資訊觀點,情感上也能相互支持打氣。
社群容易形成回聲室效應,而回聲室效應有助於 Hold。
加密貨幣 Hodler 三要素:閒錢參與 + 真心相信 + 社群夥伴
東東
加密貨幣愛好者 | 2017 入圈,認為區塊鏈是下個世代的網路,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