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VENT
最新活動
幣安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筆者 (東東) 在 2017 上半年第一次接觸比特幣,一接觸就迷上,從此入坑,時至今日已將近七年,這篇文章寫寫這幾年加密貨幣投資的經驗與心得。
先直接統整我自己整理出的幾點心得:
牛市賺 U,熊市賺幣
人一定會手癢,要投資也要投機
把加密貨幣投資當作一種電動玩
不要錯過,但也不要怕錯過
買錯賠錢會後悔,賣錯錯過會遺憾,可以後悔但不要遺憾
閒錢參與
加密貨幣投資的潛在報酬率非常高,不需要投入很多本金
分散買分散放
賺錢很重要,參與歷史更重要
這些只是個人心得,文章末段會有更詳細說明,實際上每個人參與加密貨幣投資的理由和期望都不一樣,這些心得僅供參考。
2017 上半年的一場朋友聚會,一位朋友分享他當時的新興趣:比特幣與區塊鏈,初次聽朋友介紹區塊鏈與比特幣,關於程式與加密部分的技術細節都完全不懂,聽的模模糊糊,就理解個大架構和核心理念,當下第一時間的感覺是:這東西很像是下一代的網路,下個世代的網路也許就該是這個樣子。
去中心化、去中介化、點對點,權力分散與下放,更強調個體與自由,這些點讓我對比特幣立刻就有了濃厚的興趣,之後這幾年的加密貨幣投資也都秉持這這個第一印象:「區塊鏈就像下一代的網路」
當年已經錯過了互聯網,這次絕不能錯過區塊鏈,幾年來就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撐過一次又一次的牛熊轉換。
當時朋友用來分享的 Youtube 影片 - What is Bitcoin
大學時就有接觸金融投資的經驗,主要是覺得好玩有趣以及想學東西。
當時主要參與的是台灣股市,股票、期貨、選擇權都嘗試過,那次投資經驗最大的體會是:想真的深入學東西,直接投入金錢有時是最好的方式。
投入金錢後就會關心,關心就會投入更多心思,網路上有種說法是想學經濟與金融最好的方式就是買股票,想學更多國際貿易與國際事務,就買美股。
因為這個體會,一對比特幣感興趣,就決定先買一點再說,當時台灣還沒有太多交易所,買幣管道主要是 Bito / Maicoin 兩間代買所,當年這兩家都能在便利商店付款買比特幣,有一陣子還流行過比特幣 ATM,可以直接在路邊 ATM 儲值現金買幣。
買了之後放著,那時還沒有 DeFi 可以玩,開始偶爾會關心比特幣的新聞,但當年加密貨幣還不像現在這麼蓬勃發展,交易所也不多,加密貨幣投資者真的沒有太多事情可以做,平時就依然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某一天登入帳號看餘額,赫然發現莫名其妙已經翻了好幾倍。
2017 一到八月的比特幣走勢
經歷過當時的幣圈老玩家應該都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 2017 的牛市主要敘事是 ICO,以太幣催生的一種加密貨幣籌資方式,相較比特幣,以太幣才是 2017 牛市的主角,這一年內以太幣最高漲幅超過百倍。
接著是 2017 / 09 / 04 中國發布禁止 ICO 的政策後引發的崩跌,幣圈稱為九四事件,當時幾天內整個加密貨幣跌掉將近一半,幣圈一片恐慌,但當然事後人們會逐漸學到,這種恐慌崩跌的時候,人們認為加密貨幣可能就要消失的時候,事後看卻常常是最甜蜜的進場點。
九四當時,一來當時先買一點真的只買一點,並沒有投入太多錢,占我當時總資產比例還不到 10%;二來就算崩跌也還是離之前的買進成本有一段距離,大跌就是從翻五倍變成翻三倍的差別,心態上很穩定沒有恐慌,想的是真有趣那看看接下來會怎麼樣?看看號稱抗審查的比特幣與加密貨幣在政府禁令後會怎麼發展?
接著就漲翻天了,一來是儘管中國禁止,但 ICO 依然火爆,一些潛力項目確實在當時透過 ICO 的方式籌資上市,例如目前的龍頭交易所幣安就差不多在當時上線推出;二來是比特幣期貨 ETF 的通過,市場預期這會帶來大量資金進入加密貨幣。
當年的相關新聞:
比特幣期貨 ETF 登場投資小白也能擁抱加密貨幣行情?散戶上車指南 - 天下雜誌
科普|獲美國 SEC 批准的比特幣期貨 ETF,為什麼這麼多人期待? - PANews
2017 / 11 / 28 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一萬美元
雖然現在也有很多不看好加密貨幣的聲音,但當年有更多認為比特幣只是一場騙局、一場泡沫的言論,當時也幾乎沒有政府或企業採用的消息,比特幣破萬的當晚,因為心情太興奮,做了一張圖來抒發。
因為市場大好,整個市場環境都在發展,交易所也在增加,那時也註冊了新成立的幣安交易所,開始交易一些比特幣 / 以太幣之外的小幣,常常莫名其妙就翻倍。印象深刻有天晚上朋友說,他看上一個新的幣覺得很有潛力,那個幣叫做 $ADA,秉持著反正先參與的心態,朋友一說就先買幾百顆,隔天睡醒發現已漲了一倍。
之後直到這波牛市結束,綜觀投入的金額和當時帳面資產數字,莫名其妙翻了十幾倍,但真的莫名其妙,對於為什麼會漲?我到底為什麼做買賣?整體市場環境要怎麼分析?當時的我全無概念,之所以會賺錢,就是運氣好進入得早而已。
之前的 ICO 狂潮,許多項目憑一張紙就募到幾百萬美金,事後發現果然一堆垃圾項目,泡沫就這麼破了,市場持續低迷,缺乏新的敘事,牛市期間翻的十幾倍,這時幾乎全部都吐了回去,一切彷彿回到原點。
「區塊鏈就像下一代的網路,當年已經錯過了互聯網,這次絕不能錯過區塊鏈」
扣著這個概念,追求的並不是短期暴富,而是不要再錯過一次互聯網,我想參與這段歷史,直到區塊鏈像網路一樣普及在日常生活的那一天。所以回到原點也沒關係,畢竟投入的金額也不多,都是閒錢,只是用來讓自己投入學習的誘因。
有行情時總想交易賺錢,行情平淡反而可以專注學習,這時開始嘗試使用加密貨幣錢包,嘗試參與 ICO,第一次使用加密錢包跟智能合約互動,也開始嘗試使用 DeFi,但這時候的 DeFi 還非常難用。以及多註冊幾間不同的交易所,比較和體驗不同交易所的介面與功能,或參與交易所的 Launchpad (IEO) 等等。
參考閱讀:加密貨幣錢包是什麼?運作原理介紹
兩年熊市就這麼過了,心情依然平穩,我以為下跌也就是這樣而已,反正都閒錢不痛不癢,然後那天來了:2020 / 03 /12。
幣圈老玩家應該都不會忘記那一天,俗稱 312 血洗日,那時應該是全球金融因素,再加上交易所槓桿合約爆倉等等,比特幣無預警的崩跌,短短一天之內下跌將近 50%,連帶所有加密貨幣幾乎同時直線下跌,一度崩跌到當時持有最多空單的交易所 BitMex 下方已經沒有買單,沒有買單意味著再跌就真的要歸零了,接著 BitMex 交易所做出暫停交易的措施,這個後來被幣圈人戲稱為拔網路線的行為可能因此救了整個幣圈。
雖然很認同比特幣與區塊鏈的理念,雖然都是閒錢參與,但當天我看著加密貨幣近乎直線下跌的角度和速度,確實感覺到一陣恐慌,原來比特幣真的有可能會歸零?原來歸零不是玩笑話?
幾天前比特幣價格還在一萬美元左右,312 二十四小時內從將近八千跌到三千多 - 來源 Binance
又跟上次九四事件一樣,大崩跌事後看往往是甜蜜進場點,312 之後市場逐漸回溫,接著又對應比特幣第三次減半的敘事、DeFi Summer 的出現,雖然尚未進入全面上漲的大牛市,但依然可以感覺到,熊市似乎過去了。
熊市特徵:漫長且看不到盡頭的持續下跌。
就算有好消息也不太會漲,但有壞消息一定會跌,你以為跌到底了很低價,沒多久後又有更低價;那些對比特幣 / 區塊鏈的批評好像都是真的,只是炒作,實際上難用也沒人用,註定在盤跌中緩慢歸零。
事後回顧,除了 312 那天真的有點恐慌,那兩年熊市整體而言心情頗為平穩,主要應該是靠這兩件事度過的:
信仰
網路大約在我國中時出現,高中時開始使用,一開始的網路真的很難用,數據機很吵,網路速度很慢,網路上充斥著詐騙和垃圾訊息,當時根本無法想像現在這種網路深入日常生活的樣子。
因為經歷過網路發展,也還是認為區塊鏈會是下一代網路,那麼現階段區塊鏈很難用就很正常,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需要累積直到某個因素催動爆發。Facebook 一開始在台灣也沒什麼人用,用的人大多數也只是上網偷菜。
有些幣圈信仰者是對比特幣有信仰,有些人如我則是對區塊鏈有信仰,雖說都是信仰者但依然有點差異。
網路梗圖 - 因為對區塊鏈有信仰,所以遇到大漲大跌依然可以 Hold 住
工作
也可以是工作之外的事情,可以維持生活重心並轉移注意力的事情。
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過於劇烈,相較於股票市場畢竟發展得比較成熟,有的例如台股也有漲跌幅限制,但加密貨幣相對蠻荒,資金量體更小更容易暴漲暴跌,一天之中漲幾倍或跌八九十趴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沒有任何一個正常人可以忍受資產每天都在翻幾倍或歸零之間劇烈波動,一定需要轉移注意力。轉移注意力才能跟市場保持距離,劇烈波動之下人很容易產生情緒,保持距離才能客觀冷靜的思考。
再一張網路梗圖 - 因為有工作收入,投資加密貨幣的又只是閒錢,無論加密貨幣市況如何我都真的能說 this is fine。
熊市期間沒有太多賺錢機會,我不太會放空,多做交易似乎只是多賠錢,但只是一直傻傻 Hold 又有點無聊,於是開始嘗試各種理財功能,例如交易所活存,或某些公鏈幣的質押,發現在熊市之下還是有可以讓幣增加的作法。
不同於第一次牛市參與的莫名其妙,這次已經進入幣圈三四年,對加密貨幣無論技術或市場都有更多了解,更知道在漲什麼?為什麼會漲?會連動到哪些東西?
例如以整體加密貨幣牛市來說,通常都是比特幣先漲,而後資金流動到其他小幣;若有某個敘事發燒,通常會連動同類幣一起漲跌,例如公鏈、DeFi、或特定生態如 Polkadot / Solana 等等。牛市期間雖然整體而言多數加密貨幣都會上漲,但還是會有輪動,如果能跟上輪動轉換投資項目就能有更好的報酬率。
在第一次牛熊也學到教訓,牛市翻了十幾倍但熊市又回到原點,這次牛市就知道要趁機抽出部分利潤,已實現利潤能讓心情更穩定,也更有自信。
加密貨幣市場速度非常快,股票市場也許花一周才能消化完的消息,幣圈幾小時內就反應完了,同時又沒有漲跌幅限制,價格漲跌常常是一瞬間,幾倍漲幅幾十趴跌幅幾小時內就反應完畢。
雖然有時真的會出現走好一段時間的百倍行情,但這畢竟可遇不可求,大多時候都是短短幾小時或幾天內就走完的行情,看到動靜再去追高殺低往往已來不及,因應的策略是提早布局與轉換。
不要追高,不是因為追高是個爛策略,而是因為以加密貨幣市場的速度,追高往往已經來不及;不在當下追高而改為提早佈局,行情出現時則思考是否要出場轉換下一個賽道。
第一次牛市時莫名其妙翻了十幾倍,這次牛市已經有更多經驗,如果從比特幣第三次減半當時起算,第二次牛市成績更好了一些,帳面上翻了二三十倍。
參考閱讀:
LUNA 幣|UST 機制崩盤,血洗跌破 99% 後慘遭下架
FTX 宣告行使破產第 11 章公司重組,執行長 SBF 辭職 John J.Ray III 繼任 | 鏈新聞ABMedia
儘管都 2022 / 2023 年了,加密貨幣市場依然說歸零就歸零,安全仍然是加密貨幣投資最重要的一件事。
參考閱讀:
幣放哪裡才安全?交易所 vs. 加密貨幣錢包|安全性比較
如何評估加密貨幣項目安全性?|區塊鏈安全公司 Certik 介紹與網站教學
凡事一回生二回熟,相較於第一次,第二次經歷加密貨幣熊市更不無聊,一來是更知道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做,例如多賺幣,增加持幣數量;二來是市場也比上次更健全,至少這次還有很多 DeFi 可以玩,相較幾年前,目前 DeFi 在操作上簡便很多,也有更齊全的功能。
熊市期間帳面資產又再度幾乎回到原點,但牛市期間已實現部分利潤,面對帳面上的下跌,心態上更平靜,能更平常心看待漲跌,更專注於加密貨幣本身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發展。一邊持續研究,一邊注意是否有某些熊市結束的跡象,開始為下一輪牛市作布局準備。
當下一輪牛熊到來,會是我經歷的第三次,希望到時候能更得心應手,更知道能做那些行為來應對,也能實現更多利潤。
項目差異
股票市場的項目經過 IPO 過程,經過上市上櫃標準審核;加密貨幣市場的項目不一定有經過審核。相對來說,股票投資是在經過驗證的項目中,挑選能創新突破或持續成長的;而加密貨幣投資則更像是在一群未經驗證的項目中,挑選有爆發可能的。
或許可以這樣說,跟傳統投資相比,加密貨幣投資更像在做創投。
市場差異
股票投資有交易時間,有漲跌幅限制;加密貨幣投資全年 24 H 無休,沒有漲跌幅限制。
策略差異
相對來說,傳統投資更追求穩健獲利,而加密貨幣投資更追求爆發,在資金控管與停損停利的設定上就會有很大不同。
故事說完,回顧一下七年加密貨幣投資九點心得:
牛市賺 U,熊市賺幣
U 指的是美金,加密貨幣主要以美金計價,賺 U 就是指賺錢。牛市時行情好,大多幣都會漲,這時是賺錢機會,可以趁這時把利潤實現,換成錢領出來,拿來花掉犒賞自己或等之後熊市加碼都可,牛市重點是賺錢。
熊市時沒行情,除非是做空高手不然沒有太多賺錢機會,但熊市遲早會過去,這階段可以使用各種方式賺幣,賺幣指的是增加手上持幣數量,牛市時就有更多籌碼可以變現。
人一定會手癢,要投資也要投機
加密貨幣市場賺錢機會太多,暴富神話時常上演,多數人都會心癢手癢,不需要挑戰自己的人性,同時操作就可以。
把一部分資產設定為投資,做長期操作,不頻繁進出;另外開不同交易所帳號或錢包,把一部分資產設定為投機,專門殺進殺出止手癢。
如此就可以兼顧,既不會失去長期投資部位,也能滿足想短線交易的慾望。
把加密貨幣投資當作一種電動玩
加密貨幣價格波動劇烈,當作真金白銀心情很難不受影響,嘗試把它視為某種大富翁遊戲,透過作功課和策略執行來增加遊戲中的資產,就算損失也只是學費,學到教訓下次再上。
不要錯過,但也不要怕錯過
不要錯過,因為錯過會遺憾,心胸保持開放,手腳要快,各種新東西都嘗試體驗,丟點小錢 (幾十 U 也可以),最起碼也能學到東西;但也不要怕錯過,真的來不及就算了,真的跟不上就算了,機會滿地都是,隨時都有下一個。
買錯賠錢會後悔,賣錯錯過會遺憾,可以後悔但不要遺憾
想像一下:
買幣後下跌一半賣出賠錢 vs 買幣翻倍賣掉賺錢,但後來這個幣又漲了一千倍
哪種比較痛苦?
實際答案看個人,在加密貨幣投資中,我覺得後者比較痛苦,因為那是我參與加密貨幣投資主要想追求的,但卻失去錯過的話很痛苦。
但也不能總是傻傻 Hold,當然要做部分的獲利了結,這部分是資金控管和出場策略,但總之針對看好的項目絕對不會空手,一定會保持部分持有部位。
閒錢參與
綜合上述,加密貨幣波動極為劇烈,心情要穩定,又要保持部位不能空手,關鍵要素就是一定得是閒錢參與,只有完全閒錢才能做的到。
舉個實例,曾有朋友告訴我他有一百萬想投入加密貨幣,這筆錢預計兩年後要用,最大可承受虧損是二十趴。當時我這樣說:那你就拿二十趴投入就好,另外八十趴定存起來。
加密貨幣投資的潛在報酬率非常高,不需要投入很多本金
先不講資本利得的部分,債券市場報酬率約 4-6%,想要一年有二十萬收益得投入三百多到五百萬;股票市場報酬率約 8-10%,一年二十萬收益得投入兩百多萬;預期收益率愈高需要投入的本金愈少。
若再把資本利得考慮進來更誇張,這幾輪牛市都出現非常多百倍幣,面對一個動不動跌 90%、漲百倍的市場,考量到風險與心情,小額投入就很足夠了。
分散買分散放
這畢竟是個相對缺乏監管的領域,不像銀行有存款保險,資產可能會被駭被盜,交易所也可能會跑路,務必將資產分散放置來分散風險;也呼應上一點,加密貨幣動不動跌 90%、漲一百倍,考量到風險也不要在單一加密貨幣上壓身家,分散買會更安全一點。
賺錢很重要,參與歷史更重要
這就真的更是個人心得了,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互聯網路起步發展的時候我才高中,臉書出現時才剛出社會,懵懵懂懂中就錯過了網路時代的爆發成長;時至今日我依然認為區塊鏈是下一代的網路,這是下一段歷史,這次我不想錯過,想坐在第一排觀賞每個歷史時刻。
未來比特幣現貨 ETF 通過的那一天、比特幣第四次減半的那一天,都是不想錯過的歷史時刻。
跟這二十年才出生的網路原生代相較,成長過程中體驗過沒有網路的以前以及網路普及後的現在,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網路究竟有什麼用?我會說網路連結了個人以及為個人賦能。
連結的部分很好理解就不多解釋,賦能指的是網路賦予個人更多能力,例如有任何問題都能上網查,自學變得簡單。可以利用網路經營和擴大個體的影響力,例如自媒體。但現階段的網路還是有些不完美,中心化中介化讓許多東西卡住,資訊流或資金流,平台掌握太大權力,雖然個人被賦能,但面對大平台時依然渺小無比。
區塊鏈從另一個切入點提供賦能,以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方式,點對點的方式讓權力與資源更能分配到個體手上。但確實現階段的區塊鏈還不好用,離成為下一代網路還很遙遠,但當年早期網路也不好用,經過多年發展之後才逐漸成熟。
關於這部分的思考與討論,可以查查 Web 3.0 這個關鍵字。
延伸閱讀:
東東
加密貨幣愛好者 | 2017 入圈,認為區塊鏈是下個世代的網路,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