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手教學

投資理財

區塊百科

賽道專題

幣種分析

優惠福利

市場週報

活動優惠搜尋

NEW EVENT

最新活動

OKX

幣安

web3 community

加入每日幣研 Telegram 群組,即時掌握幣圈最新資訊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PolitiFi
    BTC
    Meme 迷因幣
    AI
    DeFi
    DePIN

      授權轉載|我們是否能優化「流動性機制」設計,避免擠兌造成的滾雪球效應?

      作者投稿

      2022/11/19

      原文作者:pupupupuisland
      按此前往原文網址

      2022年11月初,第一大虛擬貨幣交易所Binance老闆CZ,對第二大交易所FTX提出安全性質疑,並帶頭大量拋售FTX的平台幣,成功引起市場恐慌,造成FTX大量用戶三天內擠兌60億美元,接連引起了流動性危機、關閉提領,最後導致FTX宣布倒閉破產。

      在短時間內需要處理這種規模的提兌量,不論是發生在任何銀行或交易所,恐怕都難以負荷。這幾天,社群上也充滿了各種恐慌與謾罵;事到如今,我們也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但我們或許可以思考以後如何避免問題再次發生。

      如果可以找出一套改善機制,使區塊鏈經濟體的運作更安全、更有效率,同時又能把擠兌的衝擊降到最低,未來或許就可以通過社群及股東投票來實驗性執行。而這不正也是那些「代幣」其中相當重要的價值嗎?
       

      水=錢、水箱=交易所、水流=流動性

      如果要激發更多大眾的參與及討論,首先必須做的事情就是將一切「簡單化、科普化」,因此我們會試著用白話的文字及插圖,來解釋其中的概念與運作原理:水就像是金錢、水箱就是銀行或交易所、進出水口內的水流就是流動性。

       

      一、為什麼我們需要水箱?

      在開始前,我們也先來思考為何會有銀行或交易所的存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各自的錢包,然後進行每一筆交易都要找到買賣雙方、每一種功能都要到不同的平台,一定會相當不方便,並且多出許多成本與風險。

      這就像每個人都各自拿著一杯水,互相用湯匙撈來撈去,還要走到不同地方、找不同的人;而交易所就像是提供了一個大水箱,大家可以把水倒進來,並且水箱管理員會在紙(內部帳本)上,記錄誰有多少的錢、誰又轉給誰多少錢、誰願意用多少錢買多少水,大家都可以更容易的從事各種投資及交易活動。
       

      二、建造水箱也要錢

      但建造水箱也並非不用成本與風險的,不然誰要沒事去蓋水箱、幫大家管水、存水還給用戶利息呢?

      因此,必須看清的事實就是,所有的銀行或交易所,幾乎不可能只靠著低廉的手續費,在100%完全不動用用戶資產的情況下,還能持續營運與盈利。在傳統金融體系也一樣,不論是政府、銀行或保險公司,他們都會拿「一部分」大家的錢從事其他各類型的投資,讓資產與負債保持平衡。把水鎖在一個完全密封的水箱,是不會平白無故自己越生越多的;並且水箱的建設、營運、人事、管理、行銷、升級也都是需要錢的。

       

      三、分開的「託管水箱」與「交易水箱」

      每個人存在水箱內的水也會區分成不同的用途,有的人可能只是想找個安全的地方託管存放著、有的人可能是想要方便的進行各種交易;我們可以最簡略的區分成「託管水箱」與「交易水箱」兩類:

      「託管水箱」的任務就只有完全的保管服務,不可以操作任何其他的交易,因此用戶需要在存放時,需要預先支付一筆保管費,也可以隨時安全的取出。並且這些水完全不會被拿去任何地方投資或交易,因此理論上也不該有任何的利息。

      「交易水箱」的功能則會更多樣化,可以暫時時保管、交易、拿去其他地方投資等等的,也相對會有高一點的風險。而交易所主要一部分收益,就是靠交易水箱內的各項服務來賺取手續費,因此也會提供更高的利息,鼓勵大家把水放在這邊使用。

      而這兩種水箱的運作,以及裡面的水,也應該是完全獨立區分開來,不可互相挪用的。

       

      四、結構更明確的「交易水箱」

      除了最基礎的兩種水箱分類,在「交易水箱」中要處理如此複雜的進出水與用水分配,也絕對不該是「一槽式水箱」。它可能會需要區分成多用途的水槽,一部分讓大家方便交易取用、一部分拿去其他地方投資、一部分鎖住當儲備的水等等。

      比起把全部的水混在同一個水槽,「結構」相對更清晰的水箱,一定能做到更完善的管理與風險控制,也才能讓大家更放心的把水放進去。而這次FTX所遇到的問題,正是因為把用戶的儲備資金、投資資金、公司的財產等等,多水混用所導致的。

       

      五、「透明」的儲備水槽

      有了結構完整的水槽後,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儲存備用的水,以及該如何「保證」儲備用水的安全?

      從歷史上來看,傳統金融的政府及銀行在遇到問題時,總是可以暗地裡竄改帳本或是直接偷印鈔票,而大多數人卻都毫不知情。相較之下,區塊鏈的特點則是可以把印鈔規則,直接寫在智能合約中,即便想要竄改,也可以直接從鏈上數據看得一清二楚。而儲備水槽裡面的「用戶儲備資金」,也應該放在完全透明公開的區塊鏈網路上,

      因此,用戶只需要「看得到」三件事:總共有多少水量、各種用途水槽的比例、儲備水槽裡面的水。其他商業運作的部分,當然要保留一定程度的隱密性。

      如果不是實質的「透明化」,而是把「保證」的工作交給第三方的保險公司或法律團隊,也是可能會遇到請辭或破產倒閉的。即便最後走到法律流程,也會花上好幾年冗長的訴訟期,還有許多清算、債權、跨海、集體訴訟等等複雜的問題。

      在擠兌事件後,很多小交易所、金融服務商也都趕緊發新聞稿公告,宣稱自己的儲備量「沒問題」,但卻都沒有公開鏈上紀錄的實際證明,這種做法也相當令人質疑。

       

      六、儲備量是否安全,看的是「比例」而不是「量」

      有了透明的儲備水槽後,用戶們就能隨時看到實際的儲備用水,但多少的儲備量才算是「安全」的呢?

      在FTX事件延燒後幾天,幣安也急忙公佈了儲備資產證明,但用戶僅能看到的是一筆「龐大的數目」,實際上卻無法得知,這在用戶放進的資產中佔多少的比例。POR儲備證明的安全程度,看的應該是「比例」而非「金額」;1公升的儲備水量,對1公升的水箱來說是100%的安全性,對10公升的水箱來說卻只有10%的安全性。

      如果儲備資產裡面,寫的是多少「市值」的某種非穩定幣貨幣,當未來短時間要大量賣出兌現成其它貨幣時,一定也會「越賣越便宜」,所以那些金額的實際市值也會是更縮水的。以下其他幾點也是必須留意的:

      1.交易所自己發行的代幣不該列為儲備資產
      2.各種幣的「儲備比例」應該分開計算
      3.跌幅空間也要評估進去
      4.避免過多單一或相關生態系的幣種
      5.儲備資產「變現」時需要多少時間
      6.大量變現時,是否會產生額外的成本
      7.儲備資產提領的「主控權」在誰手上
      8.這些資產是否有私鑰遺失或遭駭等風險


      七、流通量與儲備量的「安全比例」該如何分配?

      你認為一個交易所的大水箱內,平常不可以動的安全儲備水、可以流通交易使用的水、拿去別地方投資的水,這三個各別應該是多少比例呢?

      每個交易所及用戶一定都會有不同的思考角度與答案,在交易所做到透明的前提下,接著就是靠用戶們的選擇(消費),來找出一個合理的答案(市場價格)。

      以下為完全憑空的「推測」,沒有任何實際的參考依據,每個數值、單位、統計方式在實際執行上,都會需要交給該專業領域的人。這邊僅提供我們的思考架構與邏輯,希望能拋磚引玉:

      交易所「內部」的「交易量」不論多大,依然都只是內部記帳本上的數字變化;因此,整個水箱的進水口與出水口才需要計算為「流通量」。假設一個交易所內的用戶總資產為100億,過去的每日平均流通量為10億;也就是平均而言,在存量100公升的水箱內,最低可能會剩到90公升,最高可能會到110公升。

      接著,由於裡面的100億可能是由各種穩定幣、非穩定幣組合而成的,因此我們也需要依照不同幣的「存量比例」及不同幣的「漲跌幅空間」,來「加權計算」波動範圍。假設加權統計後,中位數或平均值為4倍,原本常態的10億流通量,可能會多出3倍的流通量需求,變成最高40億的流通量。

      而這個最高的波動流通量,除了要放在交易水槽內一份,也需要放在儲備水槽內一份,才能作為擠兌時的緩衝。因此,我可能會將交易量、儲備量的比例分配為1+3:3。也就是在總量100公升的水箱中,會先放40公升在交易水槽、30公升在儲備水槽,剩下的30公升才拿來作為營運或其他投資的資金。

       

      八、即時更新的水槽與水管

      但上面所提到的這些數值,都會是不永間斷的即時更新,所以不會是一次的計算後,就永遠套上相同的結果。因此,邏輯上可能會有點像機器學習的概念:先設計出一個基本公式,這個公式的架構與任務目標不會改變,但裡面代入的數值、加權值,都會因應當下及過去的數據來自動調整。

      並且,可以將量化交易的概念套用上去,從過去的波動變化數據分析,當電腦偵測一些可能超出預估範圍的波動變化,就自動調整公式中的部分數值,即時修正成能健康運作的狀態比例,同時也提前向管理員或用戶發出提示。也就是讓交易量、流通量、儲備量、提兌量、資金分配等複雜的統計問題,都由電腦以「提前預防」的方式運作,而不是在「出現問題」後,才以人工的方式修正。

       

      九、誰擁有出水口開關權?

      如果一間銀行或交易所,擔心會有大量擠兌的徵兆時,要權威式的解決問題,當然可以直接暫停服務,或是暫緩提兌速度。例如:加密貨幣借貸公司 Celsius 曾以「市場出現極端狀況」及「保護及保留客戶資產」為由,暫停提款及轉帳服務;或是幣安也曾以「某筆交易卡住」為由,暫停用戶提領出他們的比特幣。

      但每當發生問題,交易所似乎就可以單方面的違約,人為的全權決定用戶資產是否要被保留(扣押)在交易所內,並且也沒有任何的公開規則,或是違約罰款。那麼,未來只要出現大量提兌問題時,都用人治的方式來強制執行關閉提對,真的是好的嗎?我們怎麼知道那些聲稱「保護用戶」的理由,是真的在保護用戶資產,還是在保護交易所自己的流動性呢?

      我們是否能透過某種機制設計,讓出水口的「開關權」避免單方面的掌握在交易所,以保護用戶權益;同時又能避免市場恐慌的滾雪球效應,以保護交易所的流動性呢?

       

      十、出水口可以如何優化?

      水箱使用一個尺寸不變的出水口時,不論裡面的水量多寡,都會以一樣的速度流出;但如果「交易水槽」是高水位時使用大出水口、中水位時使用中出水口、低水位時使用小出水口,就可以變成依照水位高低安排合適的流出的速度。

      也就是說,或許可以在「交易池儲備量」與「流通量」都很大時,開放更快速的提兌,以增加市場效率;相反的,短時間內如果出現了市場恐慌,流出量逐漸增加、交易池儲備量逐漸減少時,就加長提兌所需的時間。而加長時間的目的,在於讓短時間內的恐慌情緒可以有一點冷靜期,並且可以讓交易所在其他地方的儲備資產、抵押品,有較充裕的處理時間變現,再調度回「交易水槽」以達到安全水位。

      在圖示中,我們為了簡化概念,因此是以三種水位與出水口寬度,來比喻儲備量與提兌速度。但實務上應該會更像是一個可以自動縮放寬度的水管,是線性、且小單位的不斷即時變化。

      另外,或許也可以在一般流通量、波動流通量、清算流通量之間設置「水位感應閥」。當水位低於一般流通量,進到波動流通量時,就要自動準備將「投資水槽」裡面的財產,開始賣出、贖回或變現,並起在交易水槽水位下降的同時,就開始補回到一般流通量的安全水位;而不是等到已經看到錢沒了,才開始從其他地方找錢。當補回的速度不夠快,交易水槽的水位逐漸從波動流通量下降至清算流通量時,就開始自動清算其他地方的財產,以及準備好儲備水槽的調度與提兌流程。

      結論:「流動性機制」需要程式化,以減少「人為」因素

      這套機制要能夠運行並且獲得信任,首先需要將運算公式放在透明的鏈上,並且交由第三方審計及認證後,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等同是將「運算、執行、約束力」都交由「不帶情緒」的電腦來處理。站在單一用戶的角度,提兌速度變慢一定會降低使用意願,但明確的機制,則可以為群體用戶帶來更多的信任感。有時候,太有效率的市場,反而容易促成市場恐慌與滾雪球的情況。

      這一切災難的發生,並非程式碼有漏洞、區塊鏈技術出了問題。而是「人為」的挪用資產、「人為」的製造恐慌、「人為」的恐慌擠兌。或許我們該反思的是:是否該從那些威權、貪婪的交易所老闆手裡,把部分管理財產的權力,交給更加公平公正的程式碼。

      市場上沒有所謂的完美模型,我們要不斷改進水箱

      雖然以上的舉例都講得很簡單、很理想,但實際上的市場運作卻是相當複雜,並且也不存在著一種永遠都對的完美模型。我們可能沒有能力實際的做出這套系統,或是這些概念早已做過也失敗了;但這種時期,反而需要彼此激發出更破壞式創新的概念。

      以下幾點,是我們認為在「機制設計」上可以討論的重點:

      1.資產透明度:用戶需要實際看到「用戶儲備資產」安全的存放在鏈上,並且不可挪用

      2.儲備資產的比例:需要找到市場運作及風險控管都合理的平衡區間

      3.提兌控制權:提兌機制與控制應該交由程式碼來執行,而非人治

      4.預防擠兌:更有效率且自動化的資金調度方式

      5.減緩擠兌衝擊:提兌速度是否要因應流動性調整

      也必須再次聲明,本篇作者沒有任何相關的經濟專業背景,這些數字舉例也都是空想的,本篇的目的在於邀請更多人提出不同的想法。本篇內容如有任何用詞、比喻、資訊是錯誤的,或是有更好的敘事方式,也都非常歡迎來信告知,我們會馬上作出修正。本篇的圖文完全免費開源,可自由轉載、修改、個人使用、商業使用,且不需註明出處。

      如果要設計一個水箱與流動機制,你會如何設計呢?

       

      長遠來看,或許會因為這次FTX的事件,讓我們未來都更嚴肅的看待中心化交易所一直以來潛藏著的風險,也更加強獨立思考與媒體識讀的能力。幣圈永遠不缺事後諸葛跟落井下石的人,現在在社群上繼續謾罵也於事無補,我們不如來集思廣益,以後如何避免問題重蹈覆測。

      我們美術團隊的營運資金、三位成員的虛擬貨幣財產,其實也全部都在死在了FTX裡面,目前也正在重新整頓中。回顧這兩年來的努力,雖然財產全數蒸發了,但至少累積到的經驗、知識、能力與作品,這些都是不會消失的。也希望各位同樣受FTX影響的讀者們,在心情沉澱後可以試著回顧自己這幾年付出的努力,找到其他金錢以外也很有價值與意義的地方,讓它們成為重新出發的動力 ୧| ” •̀ ل͜ •́ ” |୨

       

      團隊介紹|pupupupuisland

      pupupupuisland 是一個2021年成立的藝術團隊,由三位來自台灣的業餘創作者組成,有平面設計、3D、插畫、UI、遊戲、程式設計等背景。平日我們都有各自的正職工作,閒暇時間會一起做NFT領域的創作及案子。主要的創作領域及服務項目有:NFT美術設計、UI設計、The SandBox角色及遊戲設計等。

      Twitter:pupupupuisland
      Email:pupupupuisland@gmail.com
      Youtube:pupupupuisland

      以下為作品集概覽,如有興趣了解更多或觀看完整作品集,可來信至pupupupuisland@gmail.com

      【每日幣研獲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只反映作者本人意見】

      作者投稿

      水=錢、水箱=交易所、水流=流動性

      每日幣研 市場週報

      每週兩則電子報,全方位從總體經濟、鏈上數據、融資近況、項目動向快速解讀加密貨幣市場

      訂閱週報

      logo

      首頁

      全部文章關於我們聯絡我們網站聲明 隱私權政策

      HK

      TW

      ©台灣每日幣研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