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VENT
最新活動
幣安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原文作者:pupupupuisland
按此前往原文網址
2022年11月初,第一大虛擬貨幣交易所Binance老闆CZ,對第二大交易所FTX提出安全性質疑,並帶頭大量拋售FTX的平台幣,成功引起市場恐慌,造成FTX大量用戶三天內擠兌60億美元,接連引起了流動性危機、關閉提領,最後導致FTX宣布倒閉破產。
在短時間內需要處理這種規模的提兌量,不論是發生在任何銀行或交易所,恐怕都難以負荷。這幾天,社群上也充滿了各種恐慌與謾罵;事到如今,我們也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但我們或許可以思考以後如何避免問題再次發生。
如果要激發更多大眾的參與及討論,首先必須做的事情就是將一切「簡單化、科普化」,因此我們會試著用白話的文字及插圖,來解釋其中的概念與運作原理:水就像是金錢、水箱就是銀行或交易所、進出水口內的水流就是流動性。
在開始前,我們也先來思考為何會有銀行或交易所的存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各自的錢包,然後進行每一筆交易都要找到買賣雙方、每一種功能都要到不同的平台,一定會相當不方便,並且多出許多成本與風險。
但建造水箱也並非不用成本與風險的,不然誰要沒事去蓋水箱、幫大家管水、存水還給用戶利息呢?
因此,必須看清的事實就是,所有的銀行或交易所,幾乎不可能只靠著低廉的手續費,在100%完全不動用用戶資產的情況下,還能持續營運與盈利。在傳統金融體系也一樣,不論是政府、銀行或保險公司,他們都會拿「一部分」大家的錢從事其他各類型的投資,讓資產與負債保持平衡。把水鎖在一個完全密封的水箱,是不會平白無故自己越生越多的;並且水箱的建設、營運、人事、管理、行銷、升級也都是需要錢的。
每個人存在水箱內的水也會區分成不同的用途,有的人可能只是想找個安全的地方託管存放著、有的人可能是想要方便的進行各種交易;我們可以最簡略的區分成「託管水箱」與「交易水箱」兩類:
「託管水箱」的任務就只有完全的保管服務,不可以操作任何其他的交易,因此用戶需要在存放時,需要預先支付一筆保管費,也可以隨時安全的取出。並且這些水完全不會被拿去任何地方投資或交易,因此理論上也不該有任何的利息。
「交易水箱」的功能則會更多樣化,可以暫時時保管、交易、拿去其他地方投資等等的,也相對會有高一點的風險。而交易所主要一部分收益,就是靠交易水箱內的各項服務來賺取手續費,因此也會提供更高的利息,鼓勵大家把水放在這邊使用。
而這兩種水箱的運作,以及裡面的水,也應該是完全獨立區分開來,不可互相挪用的。
除了最基礎的兩種水箱分類,在「交易水箱」中要處理如此複雜的進出水與用水分配,也絕對不該是「一槽式水箱」。它可能會需要區分成多用途的水槽,一部分讓大家方便交易取用、一部分拿去其他地方投資、一部分鎖住當儲備的水等等。
比起把全部的水混在同一個水槽,「結構」相對更清晰的水箱,一定能做到更完善的管理與風險控制,也才能讓大家更放心的把水放進去。而這次FTX所遇到的問題,正是因為把用戶的儲備資金、投資資金、公司的財產等等,多水混用所導致的。
有了結構完整的水槽後,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儲存備用的水,以及該如何「保證」儲備用水的安全?
從歷史上來看,傳統金融的政府及銀行在遇到問題時,總是可以暗地裡竄改帳本或是直接偷印鈔票,而大多數人卻都毫不知情。相較之下,區塊鏈的特點則是可以把印鈔規則,直接寫在智能合約中,即便想要竄改,也可以直接從鏈上數據看得一清二楚。而儲備水槽裡面的「用戶儲備資金」,也應該放在完全透明公開的區塊鏈網路上,
因此,用戶只需要「看得到」三件事:總共有多少水量、各種用途水槽的比例、儲備水槽裡面的水。其他商業運作的部分,當然要保留一定程度的隱密性。
在擠兌事件後,很多小交易所、金融服務商也都趕緊發新聞稿公告,宣稱自己的儲備量「沒問題」,但卻都沒有公開鏈上紀錄的實際證明,這種做法也相當令人質疑。
有了透明的儲備水槽後,用戶們就能隨時看到實際的儲備用水,但多少的儲備量才算是「安全」的呢?
在FTX事件延燒後幾天,幣安也急忙公佈了儲備資產證明,但用戶僅能看到的是一筆「龐大的數目」,實際上卻無法得知,這在用戶放進的資產中佔多少的比例。POR儲備證明的安全程度,看的應該是「比例」而非「金額」;1公升的儲備水量,對1公升的水箱來說是100%的安全性,對10公升的水箱來說卻只有10%的安全性。
如果儲備資產裡面,寫的是多少「市值」的某種非穩定幣貨幣,當未來短時間要大量賣出兌現成其它貨幣時,一定也會「越賣越便宜」,所以那些金額的實際市值也會是更縮水的。以下其他幾點也是必須留意的:
你認為一個交易所的大水箱內,平常不可以動的安全儲備水、可以流通交易使用的水、拿去別地方投資的水,這三個各別應該是多少比例呢?
每個交易所及用戶一定都會有不同的思考角度與答案,在交易所做到透明的前提下,接著就是靠用戶們的選擇(消費),來找出一個合理的答案(市場價格)。
交易所「內部」的「交易量」不論多大,依然都只是內部記帳本上的數字變化;因此,整個水箱的進水口與出水口才需要計算為「流通量」。假設一個交易所內的用戶總資產為100億,過去的每日平均流通量為10億;也就是平均而言,在存量100公升的水箱內,最低可能會剩到90公升,最高可能會到110公升。
接著,由於裡面的100億可能是由各種穩定幣、非穩定幣組合而成的,因此我們也需要依照不同幣的「存量比例」及不同幣的「漲跌幅空間」,來「加權計算」波動範圍。假設加權統計後,中位數或平均值為4倍,原本常態的10億流通量,可能會多出3倍的流通量需求,變成最高40億的流通量。
而這個最高的波動流通量,除了要放在交易水槽內一份,也需要放在儲備水槽內一份,才能作為擠兌時的緩衝。因此,我可能會將交易量、儲備量的比例分配為1+3:3。也就是在總量100公升的水箱中,會先放40公升在交易水槽、30公升在儲備水槽,剩下的30公升才拿來作為營運或其他投資的資金。
但上面所提到的這些數值,都會是不永間斷的即時更新,所以不會是一次的計算後,就永遠套上相同的結果。因此,邏輯上可能會有點像機器學習的概念:先設計出一個基本公式,這個公式的架構與任務目標不會改變,但裡面代入的數值、加權值,都會因應當下及過去的數據來自動調整。
並且,可以將量化交易的概念套用上去,從過去的波動變化數據分析,當電腦偵測一些可能超出預估範圍的波動變化,就自動調整公式中的部分數值,即時修正成能健康運作的狀態比例,同時也提前向管理員或用戶發出提示。也就是讓交易量、流通量、儲備量、提兌量、資金分配等複雜的統計問題,都由電腦以「提前預防」的方式運作,而不是在「出現問題」後,才以人工的方式修正。
如果一間銀行或交易所,擔心會有大量擠兌的徵兆時,要權威式的解決問題,當然可以直接暫停服務,或是暫緩提兌速度。例如:加密貨幣借貸公司 Celsius 曾以「市場出現極端狀況」及「保護及保留客戶資產」為由,暫停提款及轉帳服務;或是幣安也曾以「某筆交易卡住」為由,暫停用戶提領出他們的比特幣。
但每當發生問題,交易所似乎就可以單方面的違約,人為的全權決定用戶資產是否要被保留(扣押)在交易所內,並且也沒有任何的公開規則,或是違約罰款。那麼,未來只要出現大量提兌問題時,都用人治的方式來強制執行關閉提對,真的是好的嗎?我們怎麼知道那些聲稱「保護用戶」的理由,是真的在保護用戶資產,還是在保護交易所自己的流動性呢?
我們是否能透過某種機制設計,讓出水口的「開關權」避免單方面的掌握在交易所,以保護用戶權益;同時又能避免市場恐慌的滾雪球效應,以保護交易所的流動性呢?
水箱使用一個尺寸不變的出水口時,不論裡面的水量多寡,都會以一樣的速度流出;但如果「交易水槽」是高水位時使用大出水口、中水位時使用中出水口、低水位時使用小出水口,就可以變成依照水位高低安排合適的流出的速度。
也就是說,或許可以在「交易池儲備量」與「流通量」都很大時,開放更快速的提兌,以增加市場效率;相反的,短時間內如果出現了市場恐慌,流出量逐漸增加、交易池儲備量逐漸減少時,就加長提兌所需的時間。而加長時間的目的,在於讓短時間內的恐慌情緒可以有一點冷靜期,並且可以讓交易所在其他地方的儲備資產、抵押品,有較充裕的處理時間變現,再調度回「交易水槽」以達到安全水位。
另外,或許也可以在一般流通量、波動流通量、清算流通量之間設置「水位感應閥」。當水位低於一般流通量,進到波動流通量時,就要自動準備將「投資水槽」裡面的財產,開始賣出、贖回或變現,並起在交易水槽水位下降的同時,就開始補回到一般流通量的安全水位;而不是等到已經看到錢沒了,才開始從其他地方找錢。當補回的速度不夠快,交易水槽的水位逐漸從波動流通量下降至清算流通量時,就開始自動清算其他地方的財產,以及準備好儲備水槽的調度與提兌流程。
這套機制要能夠運行並且獲得信任,首先需要將運算公式放在透明的鏈上,並且交由第三方審計及認證後,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等同是將「運算、執行、約束力」都交由「不帶情緒」的電腦來處理。站在單一用戶的角度,提兌速度變慢一定會降低使用意願,但明確的機制,則可以為群體用戶帶來更多的信任感。有時候,太有效率的市場,反而容易促成市場恐慌與滾雪球的情況。
這一切災難的發生,並非程式碼有漏洞、區塊鏈技術出了問題。而是「人為」的挪用資產、「人為」的製造恐慌、「人為」的恐慌擠兌。或許我們該反思的是:是否該從那些威權、貪婪的交易所老闆手裡,把部分管理財產的權力,交給更加公平公正的程式碼。
雖然以上的舉例都講得很簡單、很理想,但實際上的市場運作卻是相當複雜,並且也不存在著一種永遠都對的完美模型。我們可能沒有能力實際的做出這套系統,或是這些概念早已做過也失敗了;但這種時期,反而需要彼此激發出更破壞式創新的概念。
以下幾點,是我們認為在「機制設計」上可以討論的重點:
1.資產透明度:用戶需要實際看到「用戶儲備資產」安全的存放在鏈上,並且不可挪用
2.儲備資產的比例:需要找到市場運作及風險控管都合理的平衡區間
3.提兌控制權:提兌機制與控制應該交由程式碼來執行,而非人治
4.預防擠兌:更有效率且自動化的資金調度方式
5.減緩擠兌衝擊:提兌速度是否要因應流動性調整
也必須再次聲明,本篇作者沒有任何相關的經濟專業背景,這些數字舉例也都是空想的,本篇的目的在於邀請更多人提出不同的想法。本篇內容如有任何用詞、比喻、資訊是錯誤的,或是有更好的敘事方式,也都非常歡迎來信告知,我們會馬上作出修正。本篇的圖文完全免費開源,可自由轉載、修改、個人使用、商業使用,且不需註明出處。
如果要設計一個水箱與流動機制,你會如何設計呢?
長遠來看,或許會因為這次FTX的事件,讓我們未來都更嚴肅的看待中心化交易所一直以來潛藏著的風險,也更加強獨立思考與媒體識讀的能力。幣圈永遠不缺事後諸葛跟落井下石的人,現在在社群上繼續謾罵也於事無補,我們不如來集思廣益,以後如何避免問題重蹈覆測。
我們美術團隊的營運資金、三位成員的虛擬貨幣財產,其實也全部都在死在了FTX裡面,目前也正在重新整頓中。回顧這兩年來的努力,雖然財產全數蒸發了,但至少累積到的經驗、知識、能力與作品,這些都是不會消失的。也希望各位同樣受FTX影響的讀者們,在心情沉澱後可以試著回顧自己這幾年付出的努力,找到其他金錢以外也很有價值與意義的地方,讓它們成為重新出發的動力 ୧| ” •̀ ل͜ •́ ” |୨
pupupupuisland 是一個2021年成立的藝術團隊,由三位來自台灣的業餘創作者組成,有平面設計、3D、插畫、UI、遊戲、程式設計等背景。平日我們都有各自的正職工作,閒暇時間會一起做NFT領域的創作及案子。主要的創作領域及服務項目有:NFT美術設計、UI設計、The SandBox角色及遊戲設計等。
Twitter:pupupupuisland
Email:pupupupuisland@gmail.com
Youtube:pupupupuisland
以下為作品集概覽,如有興趣了解更多或觀看完整作品集,可來信至pupupupuisland@gmail.com
【每日幣研獲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只反映作者本人意見】
作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