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VENT
最新活動
BG Wallet
OKX
幣安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本文摘錄自 stablewatch,由幣研團隊編譯整理如下
作者:Gleb 與 Atomist
穩定幣 L1 Plasma 從 ICO 初期就備受關注,以 FDV 五億美元的估值發售 10% 的 $XPL 代幣,幾分鐘內額度銷售一空,甚至傳出花費 39.15 $ETH(約 10 萬美元)的 Gas Fee 存入 1,017 萬 $USDC。
Plasma 主網在 9 月 25 日正式上線,$XPL 同步高點發行,價格達到 $1.68(公售價格的 33.6 倍),上線兩週數據表現相當亮眼,目前鏈上穩定幣供應量達到 70 億美元,成為穩定幣市值前五大的 L1 ,已處理超過 500 億美元的 $USD₮ 轉帳交易量,僅次於 Tron、Ethereum 和 BSC。
Plasma 作為首個主網正式上線的項目,為這場穩定幣 L1 的基礎設施之戰拉開了序幕,Moned 馬上要 TGE 推出 $MON,市場也預計 Stable 在今年 Q4 有高機率會發幣,本文將介紹這 6 條穩定幣 L1 的優劣,帶你深入了解他們並找尋下個獲利機會!
延伸閱讀:Plasma 穩定幣 DeFi 生態解析|四大支柱如何推動全球金融新時代
穩定幣因應市場規避加密資產劇烈波動性的需求而受到歡迎,「可程式化與無國界的法幣等值物」的獨特屬性,使其逐漸成長為傳統金融管道的強大競爭者,並開展許多應用場景,包括「跨境匯款、薪資發放、財務管理」等。
穩定幣目前的市值已經來到 3,000 億美元,隨著應用範圍的持續擴大,通用型區塊鏈缺乏對「費用可預測性」與「執行保障」的設計,無法滿足全球持續擴展的穩定幣網路需求,「穩定幣專用 Layer 1」成為全新的賽道。
賽道上的六個主要競爭者分別為:
Plasma:首個專注於穩定幣使用的區塊鏈,由穩定幣發行商領導者 USDT0 與交易所 Bitfinex 支持。
Stable:接續 Plasma 推出,同樣獲得 USDT0 與 Bitfinex 支持,目標打造一條專屬 $USDT 的鏈。
Monad:透過收購穩定幣基礎設施提供商 Portal Labs 高調宣布加入戰局。
Codex:雖然與 Plasma 一樣對穩定幣發行商中立,但主要由 Circle 與 Coinbase 資助,目標是成為 USDC 支付專用鏈。
Arc:由 Circle 近期宣布,作為其支付專用區塊鏈。
1Money:由前 Binance US 執行長 Brian Shroder 創辦,同樣定位為穩定幣專用支付網路。
隨著傳統金融使用者加入,價值觀或去中心化理念可能不再是使用者在乎的核心,解決真實發生的問題更為重要。最終勝出的基礎設施,必須在使用體驗與經濟可行性的層面上表現出色,必須滿足 7 大關鍵特性。
穩定幣必須帶來實質性的體驗改善,核心是解決傳統支付過程的交易摩擦,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一筆 200 美元的匯款,銀行平均收取 12.66% 的費用,用戶平均每人會損失 6.35%。免手續費交易才能去除貧困用戶在使用金融服務上的障礙,提升使用者體驗的競爭力,讓資金轉帳像是傳訊息聊天一樣簡單,不必理解「雙代幣系統」或「Gas 經濟」等技術知識。
傳統金融建構一個龐大的資金陷阱,每筆交易都要面臨高昂成本與低效率,以跨境資金轉移為例,銀行間的結算週期通常需要 3~5 天才能完成,過程中依靠所謂的「隱性信用」支撐,價值與訊息並未同步轉移。即時交易最終性能夠消除過程中隱含的信任擔保,同時催生新的商業模式,例如:
即時發放遠端工作者的薪資
即時庫存融資(Just-in-time inventory financing)
電商交易的即時清算
現實中的商業支付必需具備完全隱私的特性,沒有用戶會希望自己的一切操作都被追蹤,特別是在 B2B 交易的情況下,隱私性格外重要,例如:
公司支付員工薪水時,不可能讓薪資資訊公開可見
供應鏈付款必須完全保密,防止競爭對手分析企業之間的商業關係
以支付應用為核心的區塊鏈,必須能提供內建的隱私保障,透過可選擇的隱私保障,同時保護個人與企業資訊,並在必要時提供透明度,以符合全球 KYC 與 AML 規範。
隨著區塊鏈持續推出,流動性碎片化情況加劇,成功的穩定幣基礎設施,必須能與其他鏈無縫整合,使價值能夠自由轉移,進入 DeFi 生態活躍的其他公鏈,而原生的跨鏈功能夠解決兩大問題:
生態綁定:使用者被特定平台或生態「綁定」,難以使用其他生態的服務,這是傳統金融科技常見的問題
流動性碎片化:資金過度分散於多個生態、協議
穩定幣要成為價值轉移的主要方式,甚至取代傳統金融,必須能與現有的系統無縫整合。需要與銀行帳戶直接連接、支援信用卡與金融卡服務,以及提供與傳統企業銀行相關的功能。
網路效應是推動新用戶採用的核心動力之一,這需要開發者進入特定的生態系才能產生。開發者的體驗對鏈的成功至關重要,強大的開發者生態系,能吸引現有旗艦級 DeFi 與支付產品進入,還有鏈上創新產品的潛力。
隨著穩定幣使用規模擴展,企業會對各種功能有更高需求,從交易吞吐量到針對開發的軟體開發工具包等多個面向。僅針對消費者需求而無法達到企業信任標準的鏈,將會失去大規模的應用機會。
將六個項目分別以這七個特性做進行評分,Plasma 綜合評分最高,其次是 Arc,後續分別是 1Money、Stable、Codex、Monad。Plasma 的高分表現反應在上線後 $XPL 的幣價表現,鏈上數據、合作協議、Yield Farming 機會等多個面向上。
在此項特性的評分中,除 Monad 以外皆為滿分,Monad 仍需使用原生的代幣 $MON 支付手續費,其餘五條鏈皆以穩定幣 $USDT、$USDC 作為 Gas Tokens。除了壓低交易手續費的成本之外,在確保企業級用戶針對手續費的精準預測方面,也各自提出了彼此的解決方案,Plasma、Stable 兩條鏈更是主打在 P2P 轉帳方面能夠做到免手續費。
Plasma 與 Monad 在此項特性獲得滿分,Plasma 的 PlasmaBFT 充分滿足穩定幣應用的高吞吐量與確定性保證,Monad 則是透過多流程並行處理(而非傳統的序列執行)來解決速度瓶頸,大幅提升吞吐量。
其餘項目在即時交易最終性的表現預期不如 Plasma 與 Monad,其中 Codex 作為一條 L2 區塊鏈較為特殊,需留意雖然多數交易在 Codex 能在幾秒內被視為最終確認,然而,真正不可逆的最終性確認需要等交易被提交在 Ethereum L1,通常耗時 5 到 10 分鐘。
Monad 在此特性評分僅 1 分,受限於 Monad 並非從 0 建立起的區塊鏈,而是作為通用型 EVM 進行轉型,在隱私功能方面僅能依靠後續的應用層實作提供解決方案。1Money 獲得 3 分則是考量到交易中介資料仍需公開給監管機構,無法做到完全隱私,其他項目方評分皆為 4 分。
跨鏈互操作性高度影響生態後續的發展潛力,各鏈都有設計各自的跨鏈解決方案,本項僅 Codex 的評分為 4 分,其餘皆為滿分 5 分。Codex 具備 EVM 相容性,並支援原生 $USDC 發行,無需透過跨鏈橋進行,此架構降低穩定幣轉移中的系統性風險,然而對於非 $USDC 資產而言,跨鏈橋風險仍存在,因此評分略低。
Plasma 與 1Money 在整合傳統金融方面,表現最為出色,Plasma 上線當下就擁有超過 20 個支付合作夥伴,包括發卡服務、全球法幣出入金、穩定幣協作、流動性夥伴,以及風險管理與合規工具,生態建構相當完善。1Money 的設計與企業合作夥伴的合規、營運標準一致,透過抽象化加密的複雜性,讓新興市場的企業能以熟悉的流程接入系統,更容易被合規團隊與非技術營運者接受。
Stable 採用原生方式串連傳統金融,用戶透過 Stable App 平台並支援社群登入,使非原生加密用戶也有熟悉的操作體驗,錢包可直接連結信用卡與金融卡,並連結 $USDT,方便以穩定幣進行日常支付,然而在合作夥伴方面較為缺乏,因此評分較低。近期 Stable 積極發展中,近日宣布與 PayPal 進行合作,本次合作不盡是為了 $PYUSD 的擴張,後續 PayPal 也能協助 Stable 與傳統金融的整合。
優化開發者體驗能夠提高生態發展的潛力,各鏈都積極的推出相關的 SDK(軟體開發工具包)與 API 支援開發者,評分都落在 3~4 分,Plasma 從中脫穎而出,因其整合多個關鍵合作夥伴與工具,DeFi 重要協議包括 Aave、Fluid、Pendle 都與主網同步上線。從上線第一天開始,Plasma 就擁有龐大的應用與基礎設施生態系,初始流動性也超過 10 億美元,沒有冷啟動問題,同時推動開發者採用。
1Money、Arc、Stable 等此項特性得分最高,Monad 則受限於公開資訊有限,因此得分最低。1Money 以「合規最佳化」為導向,驗證者的參與僅限於通過正式審核與治理檢查的實體,將營運信任放在比去中心化更優先的位置。
Arc 的設計原則以機構級基礎建設為核心,配合受批准的驗證者,同時保證效能與全面合規兩大特性,模組化架構支援企業依需求進行專屬定制。Arc 的發展路線圖中,還包括往「許可權益證明(permissioned Proof-of-Stake)」模式過渡,以提升驗證者的去中心化成度,同時維持機構級的安全與合規標準。
Stable 採保證區塊空間模型,企業用戶可藉由客製化服務獲得專屬交易資源,與公用流量分離。專用 RPC 節點透過隔離端點路由交易,透過 Guaranteed Blockspace API 確保商業關鍵操作在網路壅塞下仍有性能保障,充分考量企業級風險管理與穩定性需求。
Plasma One 是專為穩定幣打造的新型數位銀行(neobank),目前已經開放登記,用戶將在一個應用程式中完成儲蓄、消費與賺取收益等多功能,服務特色:
邊消費邊賺:直接以穩定幣餘額付款,同時享有 10% 以上的年化收益
現金回饋:使用 Plasma One 的實體或虛擬卡消費,可獲得最高 4% 現金回饋
零手續費美元轉帳:App 內即時轉帳 $USD₮,無需費用
九月底 Stable 宣布鏈上穩定幣支付錢包即將推出,目前已經開放登記成為 Stable Pay 的等候名單,Stable Pay 是 Stablechain 上的首個應用程式,為非託管(non-custodial)的支付錢包。早期會員專屬福利包括:「優先體驗權、新功能搶先測試、專屬導覽、客服支援、獨家更新資訊」。
由 Digital Asset 開發的隱私導向 Layer-1 區塊鏈 Canton Network 以 1.35 億美元的高額融資引起市場關注,由 DRW Venture Capital 和 Tradeweb Markets 領投,由華爾街巨頭高盛、法國巴黎銀行、匯豐、紐約梅隆銀行等深度參與,Yzi Labs、Circle、Virtu Financial 等提供技術支援。
Canton 的發展專注機構金融、RWA 代幣化等面向,數據表現出色,月處理 RWA 資產超過 4 兆美元 , 包括每日 100 億美元以上的美國國債回購交易;數位債券發行量過半,達到了 57% 的市佔率;超過 120 億美元的受監管資產在 Canton 上發行,主要服務於機構客戶 , 兼顧隱私和合規能力如兼容 GDPR 等框架。Canton 提供的相關服務與本文提到的區塊鏈有所重疊處,特別是在隱私交易方面表現出色,必定會是穩定幣區塊鏈的強大競爭者之一。合規護城河、華爾街巨頭高度參與、近期少有的高融資,Canton 絕對是下一個估值巨獸,同樣值得關注。
區塊鏈技術獨特的特性能夠為支付、商業交易帶來全新的升級,穩定幣持續增發、應用範圍的持續擴,對應的基礎設施即將陸續推出。
Plasma 展現了驚人的成果,跟上這個全新賽道的趨勢,必定能夠發現許多機會,筆者認為 Stable、Arc 的發展相當值得關注,Stable 擁有 Tether 官方的支持,而 Arc 則是 Circle 推出的項目,$USDC 能否獲得更好的應用維持市占率甚至反超 $USDT,Arc 必然是個關鍵,也是資源重點押注之處,也許下一個黃金坑可能就來自穩定幣 L1!
Xavier
主要關注 DeFi 賽道,期待市場還會發生什麼事,持續輸出與分享這個有趣的區塊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