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手教學

投資理財

區塊百科

賽道專題

幣種分析

優惠福利

市場週報

最新文章

活動優惠搜尋

NEW EVENT

最新活動

OKX

幣安

web3 community

加入每日幣研 Telegram 群組,即時掌握幣圈最新資訊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PolitiFi
    BTC
    Meme 迷因幣
    AI
    DeFi
    DePIN

      什麼是 STBL?結合 RWA、被動收益與去中心化治理的穩定幣創新

      Hank

      2025/09/19

      本文目錄

      • 前言

      前言

      2025/09/18 STBL 宣布將與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達成合作,首筆資金將用於鑄造 1 億美元的 $USST,STBL 代幣漲幅超過 90%!

      目前平台幣 STBL 已經完成 TGE,加上配合上線幣安合約,在第一天市值就快速拉升至 200M,現已回落至 180M 附近。

      穩定幣從過去 USDT 一黨獨大,一直到現在的百花齊放,已經成為加密市場大家最關注而且最重要的基礎建設之一。不過目前大多數的穩定幣仍各有缺點,像是以加密資產作為抵押的穩定幣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中心化儲備型的穩定幣缺乏透明度並依賴單一機構,而算法穩定幣則是因機制脆弱在過去發生了多次的脫鉤和死亡螺旋等事件。

      STBL 選擇了一條和過去不同的道路,它結合 RWA 資產、去中心化治理以及創新的收益設計,讓穩定幣不再只是「價格穩定的代幣」,而是能夠為持有者帶來「可持續被動收益」的金融工具。本文將會介紹 STBL 的特點以及它對未來 DeFi 會帶來哪些改變。


      STBL 是什麼?

      STBL 是一個去中心化、非託管的穩定幣協議,透過結合收益、透明度與 RWA,重新定義穩定幣的用途和價值。和其他與美元錨定的傳統穩定幣或是其他算法穩定幣不同的地方在於,STBL 的目標是能夠建立一個穩定並且可以自然產生收益的貨幣體系。

      在 STBL 的平台上,用戶可以透過存入經過合規處理與代幣化的 RWA 資產,像是短期美國國債或是固定收益產品,進而鑄造協議中的代幣。

      STBL 的代幣主要分為三種:

      圖片

      • USST:與美元 1:1 掛鉤的穩定幣,背後有可驗證的實際資產作為支撐,確保價值穩定和信任。

      • YLD:這是一種具有收益屬性的代幣,以 NFT 形式發行,可以自動累積來自底層資產的利息等收益,這也讓使用者不需要透過額外操作或是鎖倉,就能獲取被動收益。

      • STBL:主要作為項目的治理與價值捕獲代幣。

      透過這種「本金&收益分離」的設計,STBL 同時解決了穩定幣「缺乏自然回報」以及「流動性受限」的問題。用戶既可以將 USST 作為穩定的支付或交易工具,又能透過 YLD 獲取持續性的被動收益。

      除此之外,STBL 會將 RWA 資產所產生的收益轉化成去中心化協議的收益來源,這種機制也讓它能夠跟傳統金融有更高度的關聯,又同時保有 DeFi 的開放性和透明度。


      STBL 小檔案

      項目名稱

      STBL

      賽道

      穩定幣、RWA

      融資額

      暫未披露

      團隊成員

      共同創辦人兼 CEO Bundeep Singh Rangar、共同創辦人 Avtar Sehra、共同創辦人 Reeve Collins、COO Sudeep Mehta

      投資機構

      Wave Digital Assets


      核心設計:三代幣模型&金融基礎建設

      STBL 最主要的創新就是在其雙代幣的設計,當今天用戶將代幣化的 RWA 資產存入協議後,系統就會同時鑄造兩種代幣:USST 與 YLD。這套代幣模型除了能夠為穩定幣開啟新的功能,也讓用戶可以在參與的過程中有更多的選擇。

      USST

      USST 主要是在提供代幣的穩定性,透過與美元掛鉤的設計,確保價值不會受到市場大幅波動的影響。不論是支付、借貸或是提供流動性,USST 都可以作為用戶的選擇,再加上背後由透明且可驗證的真實資產作為抵押物,讓用戶更能夠清楚知道每一枚 USST 的來源。

      YLD

      YLD 的存在則是為了補足傳統穩定幣所缺乏的收益能力,它以 NFT 的形式發行,可以自動累積來自底層資產的利息等收益。這種設計代表著用戶可以同時享有兩種好處:在使用 USST 進行日常操作的同時,YLD 還能夠持續累積收益,最重要的是不用像傳統 DeFi 一樣需要在進行繁瑣的操作後才可以取得收益。

      STBL 的這套雙代幣模式除了強調穩定與安全之外,更重視的是資產的可持續增值性。

      STBL

      STBL 的治理模式非由單一機構或是團隊所控制,而是由治理代幣持有者所共同決策。

      STBL 作為治理代幣,治理範圍涵蓋了許多層面,包括:新增抵押資產、調整費率,到協議升級與金庫管理等等,所有的決策都需透過社群投票來完成。


      收益模式與被動增值

      傳統 DeFi 協議的收益,大多依賴於高槓桿或短期補貼。這使得早期用戶看似獲得高額回報,但實際上是以不可持續的方式換取的。當補貼減少,或者槓桿風險暴露時,這些收益往往難以長久。

      STBL 追求的不是「短期的爆擊收益」,而想把 RWA 資產的現金流引入區塊鏈,將其轉化成透明且能夠持續追蹤的收益來源。舉例來說:像是美國短期國債等資產,每季或每半年會支付固定的票息,STBL 協議就會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將這些收益分配給持有 YLD 的用戶。這種機制除了讓收益來源變得更單純,還能夠避免市場劇烈波動所帶來的清算風險。

      在這個過程中,用戶完全不需要頻繁操作或冒險參與鏈上的收益平台。只要持有 YLD,就等於持續擁有一條現金流。而 USST 的存在,則是讓本金能夠自由部署到不同的應用場景。這種設計做到讓「本金可流通,收益持續累積」,帶來像是複利的效果,但卻又不需要額外承擔槓桿和清算的風險。

      對於用戶來說,這種模式既能夠讓其保有資產的穩定性,又能夠同時自動享受收益的進帳,可以說是為協議奠定了長期的可持續性,避免了依靠為了短期收益而帶來的脆弱結構。


      RWA 資產的支撐:安全性、透明度與穩健收益

      STBL 跟其他穩定幣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收益並非源自於區塊鏈上的投機,而是來自真實世界中的資產收益,這些資產包括短期美國國債和信貸等。

      • 美國國債的特點是風險極低、收益穩定,這也是全球公認的「無風險利率」來源。透過把這些資產代幣化後引入 STBL,除了可以確保收益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也讓協議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 私人信貸則是提供更高的收益回報,雖然風險較高,但 STBL 會經過嚴格的審核,一旦發生違約或是其他有風險的事件,協議就會以儲備承擔部分損失,保護用戶的資金安全。

      STBL 所有抵押物的狀態都會完全上鏈,用戶可以隨時查詢協議持有的資產種類與規模,這種透明度除了可以提升用戶的信任度,也成為 STBL 跟其他中心化穩定幣最大的區別。當其他穩定幣需要去依賴第三方審計報告的時候,STBL 的用戶早就可以直接透過鏈上的數據來驗證資產的狀態。


      未來願景

      根據 STBL 的文件中提到,其願景就是將金融的價值重新分配給用戶。在過去,穩健的收益大多都是集中在銀行或大型機構手裡,而一般人只能作為最終的消費者,難以共享這些收益。STBL 希望透過去中心化協議,打破過去的這種框架,讓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夠公平去獲得來自現實資產的收益。

      STBL 所追求的除了是成為一種穩定幣之外,更重要的是去建立一個跨越地理與經濟的金融網路。它希望能夠讓跨境的資金流動更自由,讓身處各地的人都有機會可以享受透明、安全的金融服務。


      結語

      STBL 的出現也代表穩定幣正在邁向一個全新的階段,除了有著與美元掛鉤的穩定性,更以 RWA 資產為基礎,帶來更透明且可持續的收益。STBL 讓用戶既能享受穩定幣的便利,又可以在不需要額外操作的情況下獲得被動收益,這對於新手或是追求穩定收益的用戶來說可以說是絕佳的選擇之一。

      如果有一種穩定幣可以同時提供穩定性和可持續的收益,你會願意用它取代你現在習慣的選擇嗎?

       

      Hank

      RECOMMENDED ARTICLES

      推薦文章

      #

      熱點話題

      #

      Layer 1 公鏈

      #

      研究報告分析

      2030 年將成長 10 倍?鏈上總額超過 130 億美元,一覽今年增長 60% 的 RWA 賽道現況

    • 前言

    • 每日幣研 市場週報

      每週兩則電子報,全方位從總體經濟、鏈上數據、融資近況、項目動向快速解讀加密貨幣市場

      訂閱週報

      logo

      首頁

      最新文章

      全部文章關於我們聯絡我們網站聲明 隱私權政策

      HK

      TW

      ©台灣每日幣研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