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VENT
最新活動
OKX
幣安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關於「戰時資產安排」有兩個重點:
資產保值:讓資產不會因為戰爭貶值蒸發
資產可用:在戰爭狀態下依然能動用 & 轉移資產
因為戰爭真的有可能發生,平時就能先預做「戰時資產安排」的規劃與準備。
關於戰時資產配置,最擔心兩件事:
第一是若有幸平安撐過戰爭,但資產已大幅貶值或歸零;第二是若有逃難移民需求,但資產帶不走或轉移過程中遭遇損失。
一般台灣民眾最常持有的幾種資產,面對台海戰爭各自有以下風險:
台幣現金:台幣大幅貶值,價值被稀釋
銀行存款:依然有貶值問題,以及銀行可能會關門,領不出來也不能轉帳
台股:開戰股市會大跌,也可能停止交易
黃金:相對保值但不容易大額轉移
房地產:開戰房價會大跌,不動產也帶不走
常見的幾種資產如台幣、股票、黃金、房地產,面對戰爭風險都有各自的限制與問題,那加密貨幣會是一種好選擇嗎?
一樣以文章開頭提到的兩重點來分析:資產保值性與可用性。
Q:加密貨幣的保值性好嗎?
A: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大,但因為它屬於無國界的全球資產,較不受到特定地緣影響,以台海戰爭來說,保值性應該會比台幣、台股、台灣房地產等要好,至於跟黃金相比,之前幣研曾出過一篇文章分析過去幾次數據,當時結論是面對戰爭風險,黃金較保值但比特幣較有增值潛力。
Q:加密貨幣的可用性好嗎?
A:加密貨幣是虛擬的數位貨幣,不受實體限制,只要有網路就能用,在資產轉移上最方便 & 成本最低;但以日常使用而言,第一需要網路,第二需要對方接受加密貨幣支付,在這點上不如現金或小額黃金。
是,但重點是比例。
考量到加密貨幣有更好的保值性、增值潛力、更便於轉移和不受限,將部分資產配置為加密貨幣,是面對戰爭風險的好策略。
但加密貨幣依然有缺點,其價格波動相當大,且必須要有網路才能使用,付款接受度也不如現金或黃金普及,也有私鑰備份遺失的風險,所以儘管配置加密貨幣是好策略,但不能全部都是加密貨幣。
另一個折衷選擇是加密穩定幣,這是一種價格錨定美金的加密貨幣,因為價格錨定幾乎不會漲跌所以被稱為穩定幣,美金穩定幣相當於加密版本的美金,有幾乎等於美金的保值性,同時又有加密貨幣的可用性 (便於攜帶與轉移),在某些情況下是比持有法幣或美金更好的選擇。
關鍵是根據自身資產規模,實際需求 (是否有轉移需求?或只需要保值?更偏向增值?) 去調整各資產的配置比例。
上述比較都只是針對各種資產的一般層面,但其實加密貨幣最大的特色與優勢不在一般層面,而是其去中心化的核心理念,而去中心化會帶出另一個關鍵特質:抗審查。
當戰爭發生時,傳統金融系統常會受到政府管制、資本管制、或國際制裁影響,導致資產受限。例如,個人帳戶可能被凍結、外匯交易被限制。
而加密貨幣因為有去中心化的特性,能夠有效抵禦這一類審查行為,只要區塊鏈還在運行,你持有的加密貨幣就依然存在,能進行交易、轉移資產,不受單一機構掌控。
抗審查性在面對戰爭時特別重要,因為:
避免金融封鎖 - 銀行體系無法運作或資本受管制時,加密貨幣仍可以自由流動。
保護個人財富 - 極端情況下,政府可能沒收現金或存款,但加密貨幣透過個人私鑰存放在區塊鏈上,無法被單方面凍結或充公。
全球可及性 - 不受國界限制,只要能夠連上網路,就能使用加密貨幣。
這幾年我們已經看到人們如何利用加密貨幣來突破戰時金融限制,例如俄烏戰爭期間,政府與民間透過加密貨幣籌集和轉移資金,用來支付軍事與人道救援支出。加密貨幣在戰爭中的應用價值已不是理論,而是真實發生中的現實。
運行在區塊鏈上的虛擬貨幣 = 加密貨幣,目前有超過一萬種加密貨幣,有人們熟知的比特幣、以太幣,也有外界常搞不懂的貓貓狗狗迷因幣如狗幣 DOGE、柴犬幣 SHIB,並不是所有加密貨幣都有保值性、增值潛力,也不是每種加密貨幣都去中心化,能抗審查。
當談論加密貨幣作為一種資產配置的時候,指的通常是比特幣,或再包含以太幣等幾個少數主流幣種,作為戰時資產配置選擇,請務必慎選加密貨幣幣種。
東東
加密貨幣愛好者 | 2017 入圈,認為區塊鏈是下個世代的網路,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