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VENT
最新活動
OKX
幣安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ADA 幣,項目名稱 Cardano,2017 推出,至今依然穩居前 10 大加密貨幣。
使用 Coinmarketcap 的 Historical Data Snapshot 資料,查看 2018-2025 的每年七月底排名狀況,ADA 只有一年跌出前十,是極少數能長期排進前十大的幣種之一。
不只排名始終在前段,人氣也始終居高不下,許多加密內容創作者都曾說過,ADA 主題是某種流量密碼,相關內容總有流量。
無論是 Google 搜尋量或 Youtube 搜尋量,ADA 都相當熱門。
RootDATA 的熱度指數,雖然整體較 Solana 低,但時常逼近甚至超越。
Cardano 作為 2017 就推出的老項目,團隊多年前就曾爆發過爭議,鏈上生態相對貧乏 (TVL、協議數、Dapp 數排名都在二三十名之後),為什麼 ADA 幣能始終排在前十,且搜尋與關注度始終不減,依然是流量密碼?
ADA 幣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特色優勢?鏈上發展的如何?為什麼持續能獲得關注?
Cardano 是一條 Layer 1 公鏈,就是一般理解的平台公鏈,能運行智能合約、Dapp 的底層區塊鏈,和以太坊、Solana、Avalanche、Sui 等同類。
2017 上線,由以太坊八位共同創辦人之一的 Charles Hoskinson 領軍創立,他曾擔任以太坊 CEO,完成當時以太坊 ICO,之後因為理念不同而離開,又自行創立了 Cardano。
推出時的定位為「第三代區塊鏈」,針對以太坊當時的不足之處改良,是更先進的下一代區塊鏈,曾是「以太殺手」代表選手之一,因為其初始投資中多數來自日本,也被稱為日本以太坊。
Cardano 的特色之一是其「學術導向」,它的共識演算法 Ouroboros 是第一個經過同行評審、具備形式化驗證的權益證明 (PoS) 演算法,相關論文由 IOHK (創辦人 Charles 主導的研發機構) 與多所大學共同發表。
這種「先研究、後部署」的模式也讓 Cardano 的開發節奏較慢,2015 開始規劃,2017 推出,2021 才上線智能合約功能,不過這模式也提供了其他項目不容易提供的可信度與安全感。
2017 / 9 月上線,至今將近八年,Cardano 到底發展的如何?我們看看實際數據:
($ADA 價格對數圖)
ADA 幣當年 ICO 價格為 0.0024,以現價計算漲了 370 倍;CoinGecko 上的初始交易價格為 0.02684,上市至今上漲 28 倍。
歷史最高價:3.09
歷史最低價:0.01925
最經典的一輪漲跌:2018-2020 熊市一度從最高點 (1.18) 下跌 98%,接著在牛市大漲,一年半內上漲 159 倍,創出新高價 (3.09)。
目前市值為 276 億美金,排名 Coinmarketcap 上第十大,多年期間大多都在前十名,偶爾掉出前十又會爬回來。
不只市值高,交易也頗為熱絡,以 24H 交易量排名,在 Coinmarketcap 排第 16,CoinGecko 排第 13。
若只跟同類 (平台公鏈) 相比,市值排第 5 大公鏈,代幣交易量第 5-6 名,以市值與價格表現來說絕對屬於前段頭部公鏈。
鏈上數據呈現的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以下數據來自 DeFilLama / DappRadar。
頭部公鏈生態 TVL 都在數十億美金之上,Cardano 鏈上資金鎖倉量僅有 3.5 億美金左右,排名第 21。
資金少,使用者也不多,頭部公鏈活躍地址數均在數十萬到百萬以上,Cardano 活躍地址僅有 2.6 萬。
鏈上應用 (Dapp) 數量、合約數量排名分別在 31 與 46。
主打第三代區塊鏈,號稱以太坊殺手,實際效能是否超過以太坊?從鏈上數據來看答案也是否定的。
根據 Chainspect 數據,就算不跟近年出現的新一代高速公鏈相比,Cardano 的實際 TPS 甚至還低於以太坊。
勝出的部分是 Cardano 有更快的最終確認時間,以及更高的中本聰係數 (去中心化程度指標)。
Cardano 的數據呈現出兩個世界,從價格數據看是頭部公鏈,看鏈上數據則是後段邊緣公鏈。這種反差,也許正是 Cardano 至今仍備受討論的原因之一。
對 DeFi 玩家來說,Cardano 鏈上生態可算是相當冷清,而鏈上生態可說是公鏈發展的根本,但為什麼 Cardano 還是有如此高的關注呢? ADA 幣價如何始終維持不墜?
筆者認為有五個關鍵原因:
創辦人明星光環 (Charles Hoskinson)
曾經是以太坊八位共同創辦人之一,在以太坊 ICO 時期擔任 CEO 完成這個歷史任務,是幣圈早期大佬,之後再度創辦 Cardano 後依然在幣圈保持活躍,算是極少數有多年經驗的幣圈 KOL。
另一個有類似背景的項目是波卡 (Polkadot),其創辦人 Gavin Wood 也是以太坊八位共同創辦人之一,曾擔任以太坊技術長,寫出以太坊黃皮書;但儘管創辦人都有類似的明星光環,波卡在幣價上的表現還是無法與 ADA 相比。
創辦人相當擅於製造話題
Charles Hoskinson 不只有明星光環,還相當會抓住市場話題,例如在前陣子 BTCFi 火熱時,表示要將 Cardano 轉型為比特幣 layer 2,成功抓住一波話題,ADA 一度大漲 250%。
參考閱讀:老牌公鏈 Cardano 宣布將轉型成比特幣 Layer 2,看好比特幣 DeFi 潛力
在川普當選後,就有不少 Charles Hoskinson 可能加入川普加密小組、或以某種方式合作的傳言。以及持續秉持其打造以太殺手的初衷,提醒人們以太坊的缺點與風險。
參考閱讀:Cardano 創辦人表示:以太坊只剩 10-15 年壽命
學術性定位
前面提過其共識演算法 Ouroboros 是第一個經過同行評審、具備形式化驗證的權益證明 (PoS) 演算法,這種「先研究、後部署」的模式,讓社群相信 Cardano 儘管目前生態相對貧乏,是因為它們的開發方式較慢,而不是項目本身不如人。
累積的品牌知名度
2022 年 8 月廣告公司 MBLM 做的一次品牌親密度調查中,Cardano 在數百個品牌中排名第 26 名,是所有加密項目中最高,甚至超越比特幣,可在此查看調查結果。
社群信仰
Cardano 的社群信仰相當強,創辦人、Cardano 本身的形象定位,成功吸引一群非常認同其理念與願景的支持者。
第三代區塊鏈當時提出的三重點:可擴展性、可持續性、互操作性,Cardano 對應的是雙層架構,將計算層與結算層分開,這部分類似後來的模組化區塊鏈架構,透過分層分工方式提升整體效能。
這部分後來又更進一步推出合作夥伴鏈 (Partner Chain) 架構,概念上是讓 Cardano 朝向多鏈發展,類似雪崩的子網、波卡的平行鏈、以太與 layer 2,合作夥伴鏈能發展各自的客製鏈,Cardano 負責最終結算,從單鏈朝向多鏈生態發展。
參考閱讀:Cardano 使用 Polkadot SDK 打造合作夥伴鏈
之前推出的路線圖五階段,Byron(基礎設施)、Shelley(去中心化)、Goguen(智能合約)、Basho(擴容)、Voltaire(治理),目前已進行到第五階段,正在加強其社群治理功能。
Cardano 的 2025 可重點歸納為三個方向:治理落地、開發者支援、敘事轉型。
關於治理。Cardano 已正式進入 Voltaire 階段,鏈上治理機制開始運作。由 Intersect MBO 發起的 39 項 Treasury 提案,是第一批進入社群審核與分配的資金使用計畫。CIP-50 提案也開啟對 staking pool 獎勵的優化討論。
社群治理的落實,可理解為 Cardano 正逐漸從開發團隊手上交由社群自治。
第二是開發基礎建設。例如 Hydra 作為 Cardano Layer 2,已在測試環境中測試出 100 萬 TPS;Anvil API、Yaci Store 等工具陸續推出,持續降低開發門檻,活化 Dapp 生態。Nested Transactions 與 Babel Fees 的技術探討,也針對未來支援穩定幣支付交易費做準備。
簡單說就是更友善開發者,讓開發者更容易建立應用,包含 Cardano 鏈上應用與合作夥伴鏈,並繼續擴展整體效能。
第三是敘事策略轉向。Cardano 接軌「BTCFi」話題,創辦人公開表示要轉型成比特幣 Layer 2,雖然這項說法爭議不小,但成功引發關注。
以筆者看法,說 Cardano 要成為比特幣 Layer 2 更偏向一種宣傳話術,實際上應該是 Cardano 會成為一種兼具 layer 1 與 layer 2 性質的混合公鏈,同時 Cardano 使用 eUTXO 模型,相較一般公鏈的帳戶模型,更接近比特幣的 UTXO,確實在這部份上享有一點優勢。
總結來說,Cardano 是一個未來項目,相較其鏈上實際狀況,ADA 的價格已經包含了不少對未來的預期。
創辦人總能找到趨勢,相當早期就提出分層模組化架構,也很快跟上多鏈發展趨勢、BTCFi 與川普熱點;其學術開發模式,重大更新與功能常會通過同儕審查才上線,這種嚴謹性在講求速度的幣圈可說是一股清流。
綜合來說,它是一個目前發展還相對慢,願景在未來才會實現,但創辦人又總能找到當下熱點,社群信仰相當堅定,在小散戶中也有高知名度的項目。
至於這些願景與信仰是否會實現,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什麼是模組化區塊鏈 Modular Blockchain?以太坊算是嗎?為什麼值得關注?
東東
加密貨幣愛好者 | 2017 入圈,認為區塊鏈是下個世代的網路,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