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VENT
最新活動
OKX
幣安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在加密貨幣市場,亂投資虧錢可能是常態,但沒想到近日台幣瘋狂升值,甚至出現單日漲幅超過 4% 的光景,是 23 年來最驚人的一次。就算沒亂買幣乖乖定投,或者滿手穩定幣等待入場,也不免被迅速貶值的美元 Gank 到。
說好的穩定幣不穩定了,這時候該賣出,還是怎麼辦?
這篇文章,就來告訴你升值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台幣會大漲、從過去五年的走勢來看近期的匯率是否正常。最後最關鍵的,是教滿手美元的你怎麼用加密貨幣的理財產品聰明對抗波動,讓你的穩定幣即使美元虧了但價值不但不縮水,甚至還有機會小賺一筆!
所謂的貨幣「升值」,簡單來說就是指一種貨幣相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變高」。
以台幣兌美元為例,原本 33 元台幣能換 1 美元,現在只要 30 元就能換 1 美元,就表示台幣升值了。
對台灣人來說,升值意味著買「進口商品」或「出國旅遊」變得更便宜了,但對持有美元或穩定幣(像 USDT)的投資者來說,換回台幣時實際到手的錢就會因為匯率變動而縮水。例如原本 1000 美元能換 33,000 元,但現在只剩 30,000 元,帳面直接蒸發 3000 元。
因此,升值雖然會讓本國貨幣的「購買力」變強,但也可能讓你的身價在無形中悄悄縮水,端看你的資產主要是以什麼貨幣單位計價!
2025 年 5 月,台幣兌美元一度衝到 29.59 元,那個線圖的斜率可以說是相當陡峭。
從央行在 5 月 2 日發布的聲明來看,他們認為這波漲勢,主要是因為看上台股和科技業的潛力的外資,正在瘋狂把錢灌進台灣,像是台積電這類大型科技公司吸引了大筆資金,讓台股進入超買的狀態,對台幣需求自然水漲船高。
與此同時,美國貨幣政策搖擺不定,從今年 Q2 以來美元指數就呈現有點軟腳的狀態,讓台幣相對顯的更強勢。
其次,是美國近期正在跟幾個重要的貿易夥伴針對關稅進行談判,在此之前市場就有猜測,有些國家的貨幣可能會被要求升值以利美國出口,來平衡川普心心念念的貿易逆差。尤其台灣作為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升值的預期心理早早在市場中成形。
加上台灣央行可能為了避免被美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至今雖然有稍微干預但沒有強力介入的跡象,台幣就順勢一路往上衝。
就像那些為了換匯把網路銀行服務塞爆的民眾一樣,台幣漲的時候,出口商也會怕如果台幣持續走強,一但把美元換回台幣時要承擔的虧損會越來越多,因此要抓緊時機把美元換成台幣,也進一步推高了台幣的需求。
還有像壽險公司這種持有大筆美元的機構,也會進行一些避險的動作,間接讓台幣更強。
先說結論,過去五年間,台幣兌美元匯率的一直在 27.68 元到 32.48 元之間波動,因此美元跌破 30 既非首見,也不是什麼世界末日。只是這次升值速度「太快了」,讓投資人、市場和企業來不及反應。
我們就來簡單回顧一下過去五年間台幣和美元的匯率走勢:
2020~2021 年:台幣強勢的光輝時刻
2020 到 2021 年是台幣的光輝時刻,因為疫情和美國印鈔票導致美元變弱,台幣從 2020 年初的 30.5 元漲到 2021 年底的 27.68 元,是 20 年來最強。從那時候就參與市場的投資人,應該有印象當時的台股也相當生猛,外資狂買台積電、聯發科,台幣跟著沾光。
(當時的台幣升值也讓加密貨幣市場中持有穩定幣的投資者叫苦連天,例如 1000 USDT從 30,500 元縮水至 27,680 元,損失 2,820 元。但這也推升理財產品熱度,Binance 和 OKX 的穩定幣質押需求激增,有大量投資者試圖靠質押和放貸補回損失。)
2022~2023 年:美元反攻
2022 年,美國為了收水開始瘋狂升息,美元變強讓台幣一度跌到 32.48 元,不僅貶值有利於出口,對拿美元的人來說換回台幣也賺了不少。一直到 2023 年底,台幣回穩到 31.29 元,市場開始冷靜下來。
2024~2025 年:台幣再崛起
2024 年初,台幣在 32~33 元震盪,但從年底開始,外資回流加上美元走弱,台幣就開始一路漲,2025 年 4 月衝到 31.9 元,5 月更突破 30 元大關,盤中甚至觸及 29 元。
從五年的走勢可以看出,匯率其實就是會隨著國際局勢和貨幣策略浮動,變化無常才是正常,也因此絕對不能將匯率視為理所當然,是必須納入風險控管的關鍵之一!
當然,台幣如果持續走強,對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投資人來說可能是欲哭無淚,台幣每升一點,整體資產就又縮水了一點。從各大群組到社群軟體,到處都可以看見有人在問:現在該賣美元嗎?
雖然說一虧損就賣出似乎太像韭菜,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個人對資金需求的迫切程度也不同。但好消息是,雖然你滿手美元正在虧,但你恰好身處加密貨幣的世界,手持美元穩定幣可以進行的理財操作,可是比純粹的美元多太多了!
如果你目前還「不打算」賣出美元穩定幣,以下是一些合適的工具,讓你能夠有效對抗這波匯率震撼彈,稍微拯救一下體感淌血的錢包。
▌延伸閱讀:日配息高年化固定收益,加密貨幣活存、放貸介紹
如果先前只接觸銀行和股市,或是長期只在迷因幣市場廝殺,你可能難以想像有什麼歸類在「保守」的理財方式,可以稍微抵銷這樣的匯率波動,那麼我們就來實際算算看,假設你是個非常非常非常倒霉的衰人,在去年最高點入手美元,現在虧了多少?(銀行牌價可能略高於匯率,暫時不列入計算)
・2024 年最高點:2024 年 7 月 29 日,美元兌台幣為 32.8464 元
・2025 年 5 月 5 日:收盤 29.771 元,盤中最低 29.672 元
以盤中最低價計算,從高點到下點至今下跌 3.1744 元,跌幅約 9.66%。
也就是假設你在 2024 年美元高點入金購買 1,000 USDT,什麼都不操作擺到 2025 年 5 月 5 日,虧損金額大約為 3,174 台幣。
這近 100 U 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要怎麼辦呢?
▌實際教學:最簡單的加密貨幣理財,輕鬆賺幣:交易所理財說明與教學
目前主流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像是 Binance、OKX、Bybit 都有穩定幣(USDT、USDC)的質押或定期理財產品。就像把台幣放在銀行定存是把錢借給銀行並收取微薄分潤一樣,你把資金用借給交易所以支持交易流動性或借貸,也會獲得利息分潤。
但考量到區塊鏈的效率和中介成本,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的利息,通常比銀行高出不少!
目前各家交易所的穩定幣的年化報酬率約落在 1.5%~10% 之間(需注意,年化報酬是浮動的,會根據市場好壞變動),也會根據是活期(隨時可提出)還是有鎖定期(需質押一週或一個月)和最低資金門檻而有所不同。
尤其交易所為了吸引新戶,新戶的質押都可能會有更高的年化(高於 10%),但無論如何,這些利息都有機會可以稍微抵銷掉台幣升值帶來的損失。
▌實際教學:Bitfinex 放貸方式教學|放貸機械人風險比較
除了主流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簡單賺幣,還有更專業的放貸平台像是 Green Leaf Money(綠葉放貸),有提供穩定幣(USDT、USDC)的放貸媒合服務。
就像你把台幣借給信譽良好的借貸機構收取利息一樣,放貸也類似於你將穩定幣借給其他用戶(例如槓桿交易者)或經平台審核的借款人,幫助他們增加交易資金,來換取利息回報。你的穩定幣成為市場的「資金池」,利息則從借款人的還款中分潤。
由於加密市場在交易熱絡的時候對穩定幣需求旺盛,且放貸的風險稍微高一點點(但相對於鏈上質押、流動性挖礦等低),年化報酬率通常在 5%~15% 間。而綠葉放貸等提供相對穩定的放貸產品的平台,年化報酬率約 8%~15%。
實際報酬率會因活期(隨時贖回)、固定期限(7 天或 30 天),或最低資金門檻(例如 100 USDT)而異。平台同樣也會為吸引新用戶,會推出新戶專屬高利率活動(有時超過 15%)。這些利息能有效抵消台幣升值的損失,讓你的資產不因匯率變動縮水的太嚴重。
・選擇目前理財條件最好,對你最有利的交易所,但記得挑選大平台,別把錢丟到來路不明的小交易所,安全第一。
・保守型投資人建議選短期活存產品(7 天、30 天),隨時贖回靈活應對匯率變動。
・時常觀察收益率變化,市場好的時候利率可能更高。
台幣兌美元漲得兇,對以美元計價為主的加密貨幣玩家來說,確實有種後院失火的感覺,但某方面來說,也凸顯了風險控管和資產配置平衡的重要性。作為加密貨幣投資人,可以理解那種「小錢不屑賺」的心態,但面對現在的匯率和行情,或許是重新好好認識各種理財工具的時候了!
除了簡單穩定幣理財工具,如果你有更高的風險承擔能力,雙幣理財、流動性挖礦,甚至鏈上的挖礦和放貸,除了幫你對抗波動之外還有可能小賺一筆。如果想了解更進階的 DeFi 收益玩法(適合挖礦的項目和詳細教學),歡迎直接訂閱每日幣研週報,每週推送整理好的最新鏈上鏈下重要數據、國際局勢與政策動向給你:(訂閱週報)
Kai
主要關注 DePIN、AI、Crypto Gaming、 RWA。因為投機而來,留下來是想知道會發生什麼好玩的事。
Further Reading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