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手教學

投資理財

區塊百科

賽道專題

幣種分析

優惠福利

市場週報

最新文章

活動優惠搜尋

NEW EVENT

最新活動

OKX

幣安

web3 community

加入每日幣研 Telegram 群組,即時掌握幣圈最新資訊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PolitiFi
    BTC
    Meme 迷因幣
    AI
    DeFi
    DePIN

      EVM 要被 RISC-V 取代?Vitalik 提案打造以太坊全新執行層,RISC-V 是什麼?

      東東

      2025/09/16

      本文目錄

      • Vitalik 「Long-term L1 execution layer proposal: replace the EVM with RISC-V」提案內容

      EVM 即將被取代? 

      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於今年四月,在開發者社群中提案「長期 L1 執行提案:以 RISC-V 取代 EVM

      TL;DR

      • RISC-V 是一套開源的 CPU 指令集

      • 比起目前 EVM,RISC-V 能提供更高的速度和效率,可執行的交易預計有可能提升百倍

      • 尤其對 ZK 更友善,呼應 ZK 是以太坊終局發展的大路線

      • EVM 是虛擬機,RISC-V 是指令集,其實不同層級,不是直接取代,而是以 RISC-V 為基礎重建一套以太坊適用的 VM,並提供 EVM 相容或共存模式。

      • 一開始是提案,已有一些團隊開始嘗試開發,Vitalik 預計這種架構轉換至少需要 18 個月的時間來做準備,目前偏向提案討論後社群開始自主推動,還在討論、測試、準備階段,並沒有非常明確具體的時間表

       

      簡單說就是,以太坊一直以來問題都是擴容,而這次 V 神提案直接從更底層的指令集、虛擬機下手,以 RISC-V 為基礎重新建立,取代現有 EVM。目前提案後進入討論與社群嘗試階段,尚無具體時間表,V 神評估至少要 18 個月的準備期間。

       

      Vitalik 「Long-term L1 execution layer proposal: replace the EVM with RISC-V」提案內容

      這提案在以太坊技術社群 Ethereum Magicians 提出,有興趣可點入看原文及其他成員討論內容,以下是幣研翻譯與重點整理版本: 

      這是一個激進的想法,從根本上大幅提高以太坊的執行效率,並提高執行層的簡單性:以 RISC-V 取代現有 EVM。

      先例:Nervos CKB VM。

      三大重點

      1. 帳戶、跨合約調用、存儲的基本概念都不會改變

      2. 智能合約可以用 Rust 撰寫,但也能繼續使用 Solidity 和 Vyper,編譯器會將它們編譯成 RISC-V 指令來運行,因此開發者的習慣和語言選擇不會有大變動

      3. 原本的 EVM 繼續運作,和 RISC-V 雙向互通

       

      為什麼要這樣做?

      以太坊長期瓶頸有三:

      1. 資料可用性取樣與歷史資料儲存協議的穩定性

      2. 維持區塊生產為開放市場

      3. ZK-EVM 的證明效能瓶頸

      以 RISC-V 取代 zkEVM 能解決 2 與 3 中的關鍵問題。

      Block-excution 占 59.63%,在 zkEVM 證明器中用於生成證明的計算週期約有一半都花在執行區塊交易的步驟上,如果想大幅提升整體效能,這部分的處理效率必須優化。

      現在的 ZK-EVM 證明器已經是透過「把 EVM 編譯成 RISC-V」後進行證明,與其繞這一圈,不如直接讓智能合約開發者使用 RISC-V 虛擬機,部分數據顯示這樣在特定情境下可能帶來超過 100 倍的效率提升。

       

      實作方式

      Vitalik 提出三種從保守到激進的實現方式:

      1. 雙 VM 並存 (保守):以太坊協議層同時支援 EVM 與 RISC-V 兩種虛擬機,開發者可以選擇哪一種 VM 來撰寫合約,兩種合約都能使用同樣的功能,也可以相互調用。

      2. RISC-V 包裝 EVM 解譯器 (激進):將所有 EVM 合約透過 RISC-V 的 EVM 解譯器執行。

      3. 協議層支援虛擬機解譯器 (中庸路線):在協議中設計「虛擬機解譯器」,預設用 RISC-V 實作 EVM 解譯器,並允許未來擴展至其他語言,如 Move。

      第二與第三種方案的好處是:能夠顯著簡化執行層的規格,也可能是唯一實用的作法。

       

      白話說法:

      EVM 是以太坊虛擬機,可簡單想像成一台虛擬電腦,負責計算處理以太坊鏈上所有交易。這就是基本概念:區塊鏈就像是一台虛擬電腦,執行各種鏈上事務,而其資源來自去中心化節點們的合力運作。

      參考閱讀:什麼是以太坊虛擬機 EVM? EVM 兼容鏈?BNB Chain、Polygon

      如今這台電腦已經太老舊太慢了,跟不上使用需求,在嘗試過各種提升路線之後,這次提案從根本上改造,直接用另外一種架構建立一個更有效率的虛擬機。

      下一段我們就來了解,RISC-V 是什麼?為什麼它會比 EVM 更有效率?

       

      RISC-V 是什麼?與 EVM 有什麼不同?

      在這提案中,說起來似乎是要用 RISC-V 取代 EVM,但實際上它們的定位並不同,不在同一個層級,直接說取代其實並不精確。

      RISC-V 是什麼?

      RISC-V 是一套開源的 CPU 指令集架構 (ISA),可以理解成「CPU 處理器的語言規則」,用來讓軟體告訴硬體「要做什麼」,它定義了電腦能執行的最基本動作 (例如加減乘除、邏輯運算、讀寫記憶體等等)。

      這些指令集組成了處理器的基本能力,RISC-V 的特色是模組化、簡潔、靈活,另一個以技術領先聞名的加密項目波卡 Polkadot,早在 2023 就選擇 RISC-V 來開發 PolkaVM,目前已經部署測試網,主網預計在 2025 Q3 上線。

      延伸閱讀:波卡幣 $DOT 是什麼?價格走勢與 Polkadot 最新發展

       

      RISC-V 是 CPU 的指令集架構,它不是虛擬機。

      指令集架構的意思是,這是一套標準,其他開發者可再根據需求開發出其他指令。

      RISC-V 不是程式語言,開發者可以用多種語言撰寫,再透過轉譯器轉譯成 RISC-V 指令,讓處理器執行。

      更簡單的說法:「RISC-V 是處理器的指令集架構,就像處理器能理解的語言規則,它定義了處理器能理解和執行的基本命令,但不是用來撰寫程式的語言」

       

      EVM 是什麼?

      EVM 是以太坊虛擬機,也就是這條區塊鏈在執行合約時使用的標準執行環境,可以想像成一台去中心化虛擬電腦。它包含了虛擬處理器、處理器指令集,以及許多區塊鏈規則:例如帳戶模型、Gas 計價、儲存邏輯等等,這些都被寫死在協議中,保證在相同執行環境下,所有節點跑出同樣結果。

       


       

      EVM vs RISV-V 簡易比較表

       

      EVM

      RISC-V

      類型

      虛擬機

      指令集架構

      功能

      提供以太坊智能合約執行環境

      提供 CPU 可執行的基礎指令與指令規則

      組成

      虛擬處理器 + 指令集 + 區塊鏈狀態管理

      架構 + 基礎指令 + 可擴展指令模組

      可擴充性

      基於堆疊設計,擴充受限

      更現代化的模組設計,更靈活

       

      兩者在架構上並不位於相同層級,所以針對 Vitalik 提案,更精確的說法應該不是說要以 RISC-V 取代 EVM,而是以 RISC-V 為底層基礎,重新打造一台虛擬機。

      對開發者而言並不會有太大差別,依然能使用既有語言開發,以太坊區塊鏈的基本模型 (如帳戶、存儲、gas 等) 也不會改變,主要是在協議底層把執行引擎 (虛擬機) 給換了一台。

       

      小結

      對我們這種一般幣圈投資者來說,要怎麼理解這個消息?

      以太坊是區塊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最初的定位是世界電腦,2015 上線,2017 就爆發,接著就開始出現擴容需求,引爆的需求已經超出這台電腦的極限太多。

      過去幾年的各種擴容,最主要就是 Layer 2,這某種程度上可視為在以太坊這台電腦上附加一些其他外掛主機,是提高了整體承載沒錯,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提升以太坊這台電腦的效能。

      而這次 Vitalik 的提案,以 RISC-V 為基礎重新打造新的虛擬機,可理解為要直接更換 EVM 的底層引擎,從根本上變成一台更輕更快的電腦。

      而這整個方向依然呼應以太坊的發展重點:逐漸從「世界電腦」的定位轉為「世界的信任層」,以及 ZK (零知識鄭明) 作為終局方向。

      關於這整件事的影響可參考這篇推文:

       

      關鍵兩件事:

      • 以太坊持續進化

      • ZK 生態值得關注埋伏

       

      延伸閱讀

      零知識證明是什麼?為什麼 Vitalik 說 ZK 是以太坊終局?

      以太坊十年回顧和未來展望:技術里程碑、L2 擴容與全球生態建設

      穩定幣全球浪潮來臨,以太坊 DeFi 優先成為最大受益者。

      以太坊協議更新:PeerDAS 與 Blob 擴展,推動 L2 更快更便宜

      以太坊的微策略時刻,以太幣版微策略,ETH 儲備,誰會受益?

      東東

      加密貨幣愛好者 | 2017 入圈,認為區塊鏈是下個世代的網路,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

      RECOMMENDED ARTICLES

      推薦文章

      #

      熱點話題

      #

      Layer 2

      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明年起只聊達 stage 1 的 Layer 2,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達標?

    • Vitalik 「Long-term L1 execution layer proposal: replace the EVM with RISC-V」提案內容

    • 每日幣研 市場週報

      每週兩則電子報,全方位從總體經濟、鏈上數據、融資近況、項目動向快速解讀加密貨幣市場

      訂閱週報

      logo

      首頁

      最新文章

      全部文章關於我們聯絡我們網站聲明 隱私權政策

      HK

      TW

      ©台灣每日幣研版權所有